晴時多雲

理性與狡辯--澄社立委評鑑後的反思

■張茂桂、洪裕宏、徐永明、顧忠華

(續昨日)其次,不少人指責我們的指標錯誤,用委員會「出席率」來評鑑,質問這又有何意義?這裡我們必須點名回應。提這個問題的有曾永權、張昌財、林益世、何智輝、蔡豪、曾蔡美佐、林炳坤、顏清標等。如果他們還有一些天良存在,他們應該誠誠實實地面對,澄社雖然用「出席率」來做評比,但是真正評鑑的是「不出席」的問題。出席率當然不代表什麼,我們甚至連出席率如果超過六十六%(缺席約三分之一)的委員都懶得一一公佈,因為全部公佈實在浪費紙張。最重要的問題是,當委員會在開會時,連簽到這個動作都做不到的立委的問題。

我們採用的門檻很低,只要你簽到出席達到五十%就行了,一點也不過份。有一大半被點名不及格的委員,包括前面大罵指標不公的幾位,都是狠狠地「缺席超過一半」的委員,這些人每年支領人事費上達六百萬(包括助理),加上二五○萬可支用的其他經費,把選民當凱子、傻子,藉口選民服務、藉口會外協調,就可以不來開會,你我都是投票人,也是納稅人,不會覺得心痛嗎?我們還要忍受他們這些人多久呢?

我們更要點名林益世委員,歷任國民黨重要黨職,居然能說出「單憑委員會簽到出席率」不能反映事實,因為有種種的理由等等,他真的應該好好向現任幹事長黃德福委員認真學習。

澄社當時進行這個評鑑研究,一度陷入苦惱,但感謝黃德福委員的一席話,讓我們頓悟。他說要看一個立委的好壞,其實和看一個學生的好壞差不多。上課要出席、認真學習,回家後要準備功課,專心(專業),如此而已。他同時還說,「不管你是僑生、本地生、原住民生,標準應該都一樣」。說到這,我們要替黃德福委員指正一下同黨的林益世委員,「你身為班長,更要以身作則」,我們不過是評鑑立委的「最、最、最」基本條件而已。

「上課要認真」,對於立法委員來說,包括認真準備質詢與審查預算。但是我們評估後,這一次並不進行這兩項績效評鑑,而要考察法案審查的問題。而委員審查法案,依照立法院組織法的規定,大部分是在委員會裡面進行。

從此,整個評鑑架構豁然開朗,除「缺席」做為負面指標,積極指標,就要看委員會中各個委員們審查議案的積極情形。

但是為了這個積極指標,特別看重委員會以及法案參與,導致澄社又被柯建銘委員來電「關切」。柯委員擔任過民進黨黨團幹事長,負責黨團協商、黨政協商無數次,通過艱難法案數目也很多,可以說「無役不與」。任何法案沒有他(代表民進黨)的簽字,根本無法進入院會三讀。但是他的重要且相關的發言,在立法院的相關紀錄中,幾乎查不到。因此,他自然不會通過我們所設定的「參與審查法案相對積極指標」的評鑑。

他的不滿是很可以理解的:怎麼可能柯委員居然不能算是「積極參與法案審查」者呢?因此,他批評澄社根本不懂立法院如何運作,根本搞不清立法院的政黨對立情形,委員會根本不能審查、也沒能力審查任何法案等等。和他異口同聲的則是林益世委員,他也在報紙上發表了類似的談話,大意是說,澄社應該把專業協商也放入才公平,這個所謂「委員會參與法案審查相對積極的指標」很荒謬、無意義。但澄社怎麼會不了解他們說的運作方式呢?(中篇,明日續)(作者張茂桂╱澄社執委;洪裕宏╱澄社社長;徐永明╱澄社秘書長;顧忠華╱澄社執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