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九鵬試射飛彈,為何中國情報船少了?

注意解放軍「太空戰」能力的增長

◎ 呂禮詩

周末期間中國透過央視「新聞聯播」報導軍事情報局吸收陸生,滲入中國軍工企業,情蒐軍事裝備的測試資料;雖然國防部嚴正否認相關內容,但兩岸經由布建的間諜獲取情資,時有所聞、也不足為奇。然而欲掌握解放軍的作戰能力,除了利用間諜打入及拉出,亦能從「公開性情報」(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 OSINT)一窺堂奧。

日前中國在網路上公開商用衛星「吉林一號」俯視觀察商用火箭「重慶兩江之星」(OS-X1)發射升空,甚至移動鏡面角度追蹤飛行軌跡,即為一例。其兩者雖然名為商用,然而其背後的研發組織或軍工企業都大有來頭。

吉林一號商用衛星使用時間延遲積分(time delay integration,TDI)架構之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提高了衛星遙測的解析度,全色波段分辨率達72公分、鏡頭可轉向45度,每天得以獲取15萬平方公里的圖像,為國務院直屬中國科學院所研製。該院即為以量子進行通訊及加密之「墨子號」衛星的研發單位。

商用火箭「重慶兩江之星」(OS-X1)為零壹空間(OneSpace)科技有限公司承製,其在官網上強調成員超過70%來自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是DF-21C/D、DF-26彈道飛彈的推手,並曾進行定位和導航的「北斗」衛星、在同步軌道(Geostationary Orbit)與地面的雙向雷射通信的「實踐」衛星,與衛星間和衛星與地面通訊數據的「天鏈」衛星等研發工作。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則是負責了「神舟」系列太空船、「嫦娥」探月工程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研製、生產、測試與監控等任務。

將「軍民兩用科技」(Dual Use Technology)商業化的發展,正是中國國家主席2015年在國家戰略層面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開花結果。故近來我海空軍在九鵬基地進行各型飛彈試射時,已少見中國各型情報船出沒,取而代之的是太空監視與偵察。故解放軍的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三號」及「遠望七號」,近三個月已數次靠泊菲律賓民答那峨的達沃市(Davao)進行整補。

各國彈道飛彈的機動性與間諜衛星的解析度皆較商用為高,故「重慶兩江之星」商用火箭及「吉林一號」商用衛星可作為對解放軍「太空戰」能力的參考。而解放軍太空戰的能力增長,就是美國「戰略司令部」(STRATCOM)司令海頓(John Hyten)上將及空軍大學(Air University)前校長科瓦斯特(Steve Kwast)中將在各種的演講與研討會中,對於中國太空雄心不斷警示的原因;因此美國川普總統於上個月宣示,將於2020年底前建立第六軍種「太空軍」(Space Force)。美國以新軍種面對解放軍的威脅,國軍的建軍備戰,切莫自滿於現有的空域及打擊能力,「重層嚇阻」當向更遠的太空延伸才是「防衛固守」之道!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