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立即停止拜蔣

█ 莊萬壽

三十年代,蔣介石收割了中國革命的果實,並且挾持孫文這一塊招牌,用以奠定其權力的正統性、合法性。而事實上左的孫文與右的蔣介石,是南轅北轍的。在中國土地上,儘管他曾叱吒風雲,並沒有絕對的定於一尊。

倒是一九四九年,兵敗如山倒,捧著孫文的神主牌,逃到台灣,當起了皇帝,他一天也沒有實行所謂「三民主義」,卻以「中山路」和他的「中正路」來切割台灣,迄今到處留下傷痕。他站在台灣人的頭殼頂,蔣介石的偶像化、神格化,是超越同時代的史達林、毛澤東。

當蔣在台北起「國父紀念館」,民間正盛傳係預作為蔣喪禮的式場,果不其然,小蔣下令全國守孝,公務員如喪考妣,路跪大溪路邊,我們終於看到「總統陵寢」的蔣帝陵墓。

「中正紀念堂」參照「中山陵」(不稱「國父」),石階上的白牆(兩側兩堵突出)藍瓦,廳堂有坐像,而高大過之;八方頂篷,更有天子之象,照說老蔣應葬於此,才有氣派,亦可終日西望故國。然而台灣畢竟非其家鄉,而神州未「復」,只好暫厝(不入土)大溪,以示返回大陸的決心。這樣子,大溪是陵寢;那麼「中正堂」的角色,就是太廟,是蔣王朝始皇帝的神廟,這是中國二千年家天下封建王朝之制。

「陵」是指高大的墓土,「寢」是陵上的宮室,是死皇帝休息、睡覺的地方,陵寢是埋帝王的墓,有許多殉葬品,大多建於隱密偏遠之地。「太廟」為始祖神廟,左右子孫諸帝廟稱為「昭穆」,總稱宗廟,是不葬死人的,中正堂,民間多叫「中正廟」,也算叫對了。宗廟是想像中帝王死後上朝上班的地方,皆在都城內,比照皇宮的體制,北京黃瓦高聳的清太廟,不下於清帝上朝的「太和殿」,而「中正廟」更高達七十米,創世界紀錄,又有象徵「左昭右穆」的兩廳院,這是當初設計為蔣王朝宗廟的規制。始祖的太廟,是一姓王朝的精神,古代除定時祭典外,凡軍國大事,皆有「告廟」之禮。

由於老蔣父子皆停棺於大溪,交通方便,告廟之禮遂轉到大溪,蔣家王孫權貴的許多儀式,皆在陵寢之前,馬英九初選上市長,便到大溪「哭陵」。

蔣介石傳子經國,子再要傳給「孝」輩子孫,但擋不住民主時潮,蔣朝傳承中輟,蔣家王孫、遺老子弟居國民黨的要津,早晚必將被汰除於台灣政治舞台之外。

步入廿一世紀的民主社會,台灣人可以坐視供奉荼毒台灣人的元兇、獨夫的封建神廟,盤踞於首都中心嗎?韓國人拆了日本總督府,台灣人連一座蔣朝圍牆都不敢碰嗎?蔣家的墳墓,我們應予尊重,但要遷離「陵寢」,成為百姓之墓,中正堂的圍牆應拆,可考慮改建一長廊、加台灣紅瓦,以避雨日。當中正堂易名,建築精神一變,主建築當然要改動,全園要重新規劃,為本土風格。

四月五日將屆,過去阿扁總統還率百官到中正堂參拜蔣像,後來他不出席,仍派大員行禮如儀,我們呼籲停止一切拜蔣禮儀,請自今年始。

(作者為長榮大學台灣所客座教授,前台教會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