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如果燕子颱風侵襲台灣

◎ 楊永年

如果燕子颱風侵襲台灣,是否會發生重大災情是一回事,但可能發生兩大爭議,而且這兩大爭議幾乎年年發生。具體證據是,這兩大爭議可以從今年發生的災害得到印證:

第一、要不要放颱風假:這是每年都會發生的爭議,地方首長面臨強烈颱風,第一件擔憂的通常是,要不要宣佈放假,而不是整備如何防災與救災。彷彿政府未宣佈放假,因而導致民眾生命財產損失,首長必須負完全責任。這樣的問題,全世界只發生在台灣。雖然這問題,以目前制度,仍是難解問題。除了因為大多數民眾想放假(因為不論公私部門,放假都太少,又經常加班,導致工作及生活品質太差),或都期待放假,難免形成放假的壓力。如果颱風假的問題不解決,不只台灣競爭力受影響,只怕同時會影響救災體系運作。

第二、政治口水問題:以今年八月南台灣豪大雨量導致多處淹水為例,發生之初立即有「治水破功」與立即要求追究致災責任的政治言論(口水)。但政府也沒有針對治水破功,做清楚的解釋與回應。問題在於平常就沒有將重要的治水資訊,做友善、系統、完整的公開。例如,哪個地區做了哪些治水計畫,使用什麼工法、年限,可以承載的雨量或水量的限制是什麼,都沒有相關資訊。以致究竟治水是否破功,經常講不清楚、說不明白。讓大家感覺政治人物在救災期間,都在追究責任、推卸責任或口水中度過。至於致災原因的釐清,似乎多沒有興趣。或因致災原因需要時間調查與整理,但通常事過境遷,熱度不再,也就得不到關心。

綜言之,不論是要不要放颱風假,或立即追究責任,都是多輸的救災或危機處理模式。或者,政府應積極解決颱風假的問題,或如果能夠解決這問題,對台灣就有巨大貢獻;或者,政府如果能創造誘因,讓大家集思廣益,也可能解決這個問題。至於政治口水的問題,有賴政府(包括中央與地方政府)把所有的資訊公開。過去政府執行的行政透明、開放政府,存在瑕疵,因為沒有提供民眾系統、友善、清楚的資訊,以致沒有辦法立即針對民眾的質疑,做清楚與完整的解釋。希望災害來臨時,政府首長能專心整理與分享重要資訊,動員相關資源,以及進行跨域(跨組織)合作救災。而不是將寶貴時間花在煩惱要不要放假,以及浪費在政治口水中。

(作者為成功大學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