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口號式改革的陷阱

◎ 楊仲庭

台灣社會所關注的議題之多、能量之充沛,常常連歐美先進國家都驚嘆不已。但台灣式的改革往往有個嚴重弊病,就是只針對法律名詞進行研析,而忽視人力與財政困境。

以動保議題為例,法規上賦予組織權限、員額配置、預算編制來設立動保組織,另外也有動保法、野保法守護動物權益,然而無論是中央或是地方層級,普遍都有人力不足、裝備不夠、專業人員工時過長的問題,這些都不是法律可以解決的問題。例如:曾經媒體報導指出,台北動物之家收容七百多隻貓狗,但工作人員只有十二人,平均每人必須照顧六十隻,人力吃緊的狀況下,照護員也只能咬牙苦撐。

口號可以喊得響亮,道德高度可以踩到最高,但最後還是得面對現實,當激情過後,做實事的人力有多少、裝備是否足夠、專業訓練是否完善,才是我們真正該關注的細節,絕不能只是敷衍地增設委員會、小組、法規。

調整法規範當然至關重要,但是改革最要緊的是人力與財政問題。試問:如果沒有動物照護員、勞動檢查員、衛生檢驗員,這些法規還能發揮多少效益?

又到了大選之年,路上隨意走訪都能看到誇張的改革口號。但真正負責任的政治工作者,除了回應民眾熱切的改革期待外,更必須坦然面對財政與人力問題,思考如何結合民間之力,或提升行政效能,推出系統性的政策,如此一來才能真正落實改革的理念。

(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