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治水破功? 口水成功?

◎ 楊永年

八二三南台灣嚴重災情,有人認為「治水破功」?理由是政府歷年來投入四千三百億,結果仍造成大淹水。政府官員回應,投入的實際經費是一千八百多億,不是四千三百億。但這樣的回應,仍無法解釋或回應治水是否破功。應該說,治水破功這名詞,成為政治口水或政治攻防的重點。但治水是否破功?以目前的災情資訊(科學證據),實難說服社會大眾是否破功或沒有破功。或者,政府(包括中央與地方)能提供(公開)以下資訊,否則我們永遠停留在「政治口水」,不知道治水破功或沒有破功,我們治水就不會進步。

一、公開所有治水計畫:針對嚴重淹水區,過去有那些淹水地區有治水計畫,或那些淹水地區沒有治水計畫。有治水計畫的淹水區,為什麼還會淹水?因此,必須先診斷,是否該治水計畫形成、規劃、執行那裡有問題?這些問題為何當時沒有想到?以及,有否科學證據顯示,該計畫的那個部分出問題,導致淹水的發生。如果沒有治水計畫的淹水區,必須讓大家知道,何以沒有治水計畫?由於目前並沒有相關資訊,或有零星資訊,但因為沒有系統整理,使得治水是否破功,目前仍呈現「羅生門」現象。

二、系統整理治水計畫:過去南台灣少有這麼大規模的淹水,所以比較合理的作法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應該分工合作。把過去治水計畫做系統化的整理。比較理想的作法是,針對不同(淹水)區,究竟政府(中央與地方)做了那些努力,這些努力是否發揮了什麼成效。應提供完整的資訊,特別是,治水是跨領域、跨層級、跨部會的議題,在這部分,政府相關機關是否做了那些的努力,這些努力和治水成效的關連性又是如何。有了這些資訊,社會大眾比較能夠知道目前治水(計畫)的問題在那裡。

三、承認治水科技有侷限:科學(科技)扮演重要角色,但有其侷限性,就因為有侷限性,更得公開目前治水遇到的問題與困境,讓後人有機會突破困境。因為科技日新月異,如果我們能知道目前治水科技的困境或限制,科技發展可以突破或更為精進。或者,如何讓科技貼近民眾的生活,也可以是未來治水的發展重點。

四、治水資訊友善親民:政府即便公開所有治水計畫,如果公開方式不夠友善親民,和不公開資訊沒什麼差別。至於治水資訊如何友善並不難處理,如果政府(含中央、縣市、鄉鎮市,或以流域整理)能設置治水網頁專區,將所有治水計畫,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方式進行整理,讓不同領域的民眾或專家都能看懂政府官網所提供的治水資訊,這同時也在鼓勵公共參與或監督。

科技治水有其侷限性,但透過對話與討論,治水政策可以精進。而以目前資訊不完整、不夠系統、不夠親民的前提下,要能論斷治水是否破功,實在有點牽強。唯一可論斷的是,治水資訊破功,但這和治水是否破功卻是兩碼子事。如果我們能多些「科學證據」語言,少些政治語言,同時有更多、更系統化的資訊提供,並做理性的討論與對話,才能預見台灣治水存在永續未來。

(作者為成功大學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