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治水經費真的白花了嗎?

◎ 賴建信

每次豪雨淹水時台灣都免不了陷入口水戰,這次0823豪雨網路上議論紛紛,宣稱傳統加高堤防之治水方式已過時者亦不在少數。平心而論,無論是仿效歐洲之還地於河,或是李冰治水之分流,皆無法以政府之力就能改變。台灣地小人稠,「還地於河」尚需民眾有所共識願與淹水共存,願配合遷居,或乾脆改變心態與水共住,例如將房屋加高,讓出水流之空間,也願意減少硬體設施之建設,容積率也願意用在滯洪空間上。

有些民眾居住在先天不良地區,政府雖然努力協助改善環境,但各地防洪標準本就不同,一旦不幸發生淹水情形,就責怪政府未比照最高標準來保護自己的家園,而未想到政府照顧自己的心意。我們是否也應該對政府的美意,多一點支持,少一點苛責呢!

在旅居德國時,曾看到德國新聞有關易北河淹水之報導,民眾拿著大包小包的家當在水中遷移時,記者訪問民眾,民眾竟然說這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現象,並沒有責怪政府,令我感到很驚訝。

要求政府改善居住環境,是民眾的權利。但,政府沒有做事保護居民?這些治水經費真的白花了嗎?我們不容易知道,因為受惠者不會說出來,我們也難以想像如果這些都沒做,豪雨又會造成什麼樣程度的災害。面對極端氣候之治水難題,不只是政府,我們做民眾的也需改變以往的思維才能與水共存。 (作者為經濟部水利署署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