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務實尋找台灣的出路

八十五度C的走味咖啡事件,引發國人同仇敵愾,與國際社會對中國粗暴霸凌的不齒,本以為會讓中國有所收歛,豈料在小英總統出訪回國後,中國依舊不改毒蠍本性,加碼演出高價買進薩爾瓦多邦交秀,對台灣窮追不捨。此舉不但無法達到擠壓台灣的效果,國際社會的反應更為強烈,美國除了國會議員提議中止美國對薩國的援助,美國國務院並引用台灣關係法,敦促中國節制,不可採取危害台灣人民安全、社會或經濟制度的脅迫手段,並稱將重新檢討美國與薩爾瓦多的關係。

買走薩爾瓦多在中國預定的班表之中,未來中國透過一帶一路的債務陷阱外交與金錢援助,台灣勢必面對更多類似的斷交事件,國際生存空間的壓縮只會越發嚴峻,吾人必須視之為新常態,並以此為政策思維的基底,找出對應之策。易言之,如今對中國的蠻橫打壓大表遺憾及譴責的制式反應,只能發洩些許不滿情緒,實質上於事無補,因此與其自憐自艾,感嘆國際政治之現實無情,不如收歛憤怒之情,探索事情真相,找出我國之所以備受打壓的癥結,並以理性尋找出路,方為正確的因應之道。

面對中國的脅迫,台灣致命的「阿基里斯腱」何在?眾所皆知,中國之崛起,主要得力於經濟大幅成長,乃得以龐大金流為後盾在全球推動一帶一路之債務陷阱外交,而台商在中國近三十年的投資,正是促成此一發展的助力,可謂居功厥偉。中國採行開放政策吸引外資初期,內有基本教義派的掣肘,外有天安門事件後西方國家的杯葛,但台商卻於中國發展艱困時期大舉西進,有效舒緩中國受到西方國家制裁的痛楚。以中國今日在國際政治與經濟體系之地位,與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自然不可能承認台商的功勞,尤有甚者,更會極力曲解台商赴中國投資係為了佔中國的便宜,此種思維甚且延伸到台灣藝人至中國發展與中國觀光客來台觀光,衍生所謂「要賺中國錢就不能支持台獨」的謬論。無論台商對中國經濟發展功過的歷史公案何解?今日中國茁壯的經濟力量,以及台灣經濟高度依賴中國的結構,已讓兩岸之間淪為一種不對稱的關係,造成中國不但可在其國內打壓不願做政治表態的台企,更進而將黑手伸進台灣,以壟斷利益拉攏、培植台灣內部的第五縱隊,以及國家認同傾向統派的政治勢力與個人。這是台灣受到中國打壓卻難以有力反擊的結構性原因。

由此看來,台灣要有承受中國打壓之能力,首先就是減少台商對中國的投資,引導其回台設廠,重建締造台灣奇蹟時期舉世稱頌的產業供應鏈,便可有效降低台灣與中國的深度連結,使製造業復甦,提升就業與薪資,不僅可避免台灣受制於中國的恫嚇威脅,更可促成台灣的經濟成長,讓庶民有感。其實,英賴政府已大力排除五缺等投資障礙,以政策與租稅優惠扶植五加二新創產業,但振興經濟的力道與幅度仍有待加強。

此外,另一個國人必須面對的事實則是,以實質關係取代形式外交,應該成為政府對外擴展國際生存空間的重點方向。若說邦交國數目並不重要,實質關係才是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根本,或許會被視為阿Q式的自我安慰,然而,當前台灣與國際社會的互動,正是呈現如此的運作模式。不可諱言的,所有邦交國加起來對台灣的助力,恐怕比不過與美、日、歐盟這些非邦交國的實質往來。未來,台灣與其跟中國在邦交戰場上打金錢戰爭,不如將有限資源用在對國際社會的積極參與,並以民主、自由與人權為標準,恪守一個文明國家的責任。只要台灣的作為符合文明世界的普世價值,國際社會將可抗拒中國的壓力,接納台灣為世界村的良善成員。

中國打壓台灣已近歇斯底里狀態,這是霸權與統一思維的驅動,加上經濟與軍事力量日益增強,台灣承受的壓力將會有增無減。然而,當前台灣在兩岸關係中的艱難處境,其實是過去將中國當成生產基地,以迴避產業轉型痛苦所付出的代價。面對一個非理性且強大的敵人,光有嚴詞反擊,是毫無助益的;今後唯有徹底降低對中國的經貿依賴,務實地參與國際社會,多建立實質的夥伴關係,才能克服中國的霸權打壓與凌辱,走出自主之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