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票選台灣青年節

三月十六日:野百合學運

■ 黃崇祐

事實上,台灣從威權解體到民主轉型的民主化歷程,青年朋友不但沒有缺席,甚至啟動九○年代一連串寧靜革命的民主發展之路,扮演臨門一腳關鍵角色,發生於一九九○年三月十六日到二十二日的「野百合學運」,在中正紀念堂靜坐的六千多位大學生,提出了四點訴求:「廢除臨時條款、解散國民大會、召開國是會議、訂定政經改革時間表」。

內外壓力齊下,國民黨終於由李登輝總統同意召開國是會議解決當時政治危機,並帶動日後的憲政改造與民主改革。

三月十六日是野百合學運展開的日子,是一個對於台灣青年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日,值得定為台灣的青年節。(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憲政組研究生)

■ 馬文鈺

當年勇敢投入「黨外」運動的年輕人,無論是所謂的美麗島或是律師世代,多是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年紀長一點的,三十出頭,年紀小一點的二十幾歲,大家憑著與年輕俱來的改革精神和不怕死,選擇對抗威權體制,抱著不獲民主誓不還的決心,不顧一切的推著時代走,他們追求的,無非是民主和自由而已。

接著一九九○年三月中正廟開始風起雲湧,數千名的大學生與年輕教授對最後的威權發出了怒吼, 震碎了威權最後的一道城牆。

從「黨外」反威權、追求民主,傳承到野百合學運而抵於成,這一脈絡,才是台灣青年節的重要意義。 (作者為台大國發所碩士生)

四月七日:鄭南榕自焚

■ 陳朝震

民進黨昨和台灣青年民主聯盟發起「票選台灣青年日,看見台灣青年」活動,藉此彰顯目前的三二九只是「中國」青年節。

我主張四月七日鄭南榕自焚逝世紀念日為台灣青年日。

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曾經說「我是一個外省囝仔,我主張台灣獨立」的鄭南榕,為了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在面對國民黨政權的搜捕行動中,不惜自焚而死。

隔年忌日,歷史學家李筱峰先生主張,將四月七日訂為「言論自由日」。

李筱峰一九九九年在自由時報說:「回顧南榕死後這十年,台灣的言論自由有了長足的進步。『自由之家』甚至評論我們台灣已經是一個完全自由的國家。不論誰如何公開主張左右統獨,都不必擔心會被拘提,也不必再用生命來抗爭。」由這點可知鄭南榕對台灣的民主貢獻,是關鍵的臨門一腳。

現今年輕人多注重個人享受少有團隊責任,而鄭南榕的精神就是「勇於主張,敢於承擔」,又充分表現對台灣的愛,足為時下青年表率。(作者為退休人員)

七月十六日:轟炸東京

■ 蔣朝根

台灣青年民主聯盟發起「票選台灣青年日,看見台灣青年」活動;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表示,青年節不應取消,至於要定在哪一天,要如何慶祝,應先聽青年意見。

筆者即將邁入六十耳順之年,本不應越俎代庖,但願以「老青年」的身分提出淺見。建議以台灣第一本政論性雜誌《臺灣青年》發刊日七月十六日,定為台灣青年日。

一九二○年一月十一日,一群東京留學生在蔡惠如的奔走下,組成「新民會」,同時決議創刊《臺灣青年》,七月十六日發刊,當時的刊物名稱還注釋羅馬拼音「THE TAI OAN CHHENG LIAN」,凸顯台灣主體性,打破凸灣是隸屬日本的思想。

當時,於台北大稻埕行醫的蔣渭水,在其大安醫院隔鄰開設「文化公司」,進口《臺灣青年》,偷偷傳閱在當時台灣最高學府總督府台北醫學校、台北師範學校的學生間,逐步引燃台灣本島第一個現代化結社「臺灣文化協會」創立火種,掀起一九二○年代自治民主轟轟烈烈鋪天蓋地的反殖民運動。甚至發生一九二三年台灣青年謝文達駕駛台灣人捐獻贈送的「台北號」飛機,在東京上空撒下書寫「臺灣人生活在暴戾之下久矣」、「殖民地總督獨裁是立憲國日本的恥辱」等的「紙彈」,一吐台灣人的怨氣與憤怒。不知現在的御宅男,有沒有這等的氣魄!(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