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野百合廣場 以「平行正義」處理中正園區

■ 雲程

中正紀念堂存廢爭議,高雄市政府說拆就拆,台北市政府則在「二十七歲的年輕古蹟」漏了餡之後,祭出「文化園區」保障。台灣南北地方政府風格迥異,但對歷史「同樣」任事堅持。

就像我們尊重高雄市政府的拆除行動一樣,我們也可以同意台北市政府因為「歷史存在」的理由不拆解中正紀念堂。

不過,台灣的歷史不僅僅是獨裁者的個人秀而已,歷代政權以及人民的歷史一樣不可偏廢。扁政府應該以「歷史存在」為相對理由,將中正紀念堂廣場更名為「台灣野百合廣場」,或是「野百合廣場」、「百合廣場」,以紀念在長期戒嚴獨裁後因為一九九○年「三月學生運動」而解凍,並導致國會全面改選的人民歷史。為此,必須在廣場上豎立永久性的「台灣野百合」,以象徵土地生命力並非哪一個個人所能壓制得了的。這樣,將蔣介石的功過事蹟真正暴露在陽光下,永遠接受人民的懷念、批判與歷史的公平審視。

同時,據馬以工說,清朝時此處設有一處軍營,負責維護台北城安全。其實,日治時代此處為「台灣山砲隊」與「步兵第一聯隊」,戰後初期也沿用為聯勤總部與陸軍總司令部所在地。這段史實,若無法成為中正堂紀念館內永久展示的內容,就應該在紀念堂前方左右花圃增設永久性紀念長廊,以符合台北市政府尊重歷史存在的期待。

第三,此地屬於「教育部」以及「台北市政府」的管轄,與軍方無涉,故教育部應該請求撤除中正堂的儀隊。同時,軍方也不應浪費兵力駐紮此地,這都是中央政府行政權範圍內的事務。也許北市政府會因此想以市立高中的儀隊來取代也不一定。

第四,蔣介石不斷地說自己是虔誠的基督徒,然而基督徒不崇拜偶像,當然更不允許別人將自己當成偶像來崇拜。為此,台灣基督教界應檢討過去國民黨政府「造神運動」是否污衊了蔣介石虔誠的宗教心?是否應還原蔣介石在基督下的謙卑自持?並拆除幾千座銅像以及更改路名,從而讓蔣介石有機會卸除一身宗教罪孽而回歸主的身旁。

所謂的「轉型正義」如果無法做到,就應該先做到「平行正義」!筆者在尊重「歷史存在」、尊重蔣介石個人,以及多元呈現真實歷史等理由上,可以同意台北市政府「文化園區」的保存意見。

(作者著有《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