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航空器簽派員談機師罷工

◎ 傅延文

日前機師職業工會舉辦投票,取得罷工權。其訴求中,無非是跟疲勞管理、派遣、惡劣天氣、個人權益及待遇有關。

在瞬息萬變的天氣下,飛航安全固然重要,但任何天氣下飛行都有風險,所謂安全是指一個所能接受的風險範圍,如果沒有客觀的質與量的評估,最後只會因人而異,導致所有的飛行都只能在晴空萬里(CAVOK)的環境進行。事實上,航空機師本身及空、地勤人員的訓練,就是為了在遇到異常和緊急狀況下,依然能夠遵守法規及標準從容地進行應變,這同時也凸顯出專業的素養。但不可否認的,有時候是飛上去後才了解天氣的狀況,而無法單靠數據圖像來判斷,因此,除法規的最低限度和簽派員的決定外,機長仍然握有最終決定權。而事後回顧(或檢討)的目的是經驗學習,一個正向回饋,但台灣的企業文化會讓人以為要究責,這是需要改善的。

疲勞管理,問題不在休息多久,而是如何休息,好比睡眠時間不代表睡眠品質。再者,與工作心態也有關,如果倦勤了,在狹小的駕駛艙裡,看著外面沒什麼變化的風景,什麼時候工作都累!當然,這也包含著組員生活上的自律。

筆者以為,現行疲勞管理的重點,在於要如何掌握組員休息品質,以及改進排班及飛航作業系統,以人性化的考量下,避免出現不合理的排班。對於機務人員其實也應建置相當程度的疲勞管理標準。

總言之,工會的罷工訴求雖是勞工權益的體現,但也只能說,目前航空業的大環境還算好,所以能夠包容。但更多的空地勤人員是秉持著對於職業的使命感和航空的熱愛,只想著將旅客及貨物平安地送達目的地。因此,希望不因少數人而影響到整體觀感,造成組織內的階級分化和資源排擠的效應,也宜考慮到其他地勤人員的感受。畢竟,一個飛航活動,終究是透過團隊合作而完成的,而階級分化和資源排擠才是真正的飛安隱憂。

(作者曾任航空器簽派員,​現為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研究科碩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