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不需要為了惡法三讀通過而沮喪!

◎一個律師的筆記本

不需要為了惡法三讀通過而沮喪,因為這是本來就知道會發生的事。

從他們掌握立法權的那一天開始,就可以預期事態會走到這一步。嚴格來說,損害並不是到今天才造成,早在1月13日當天,損害就已經發生了。要沮喪,在四個多月前沮喪就好,不需要到今天才開始。

說到底,本來就不太可能指望透過抗爭讓他們撤回惡法。抗爭若要達到這個效果,前提是掌權者仍然在乎抗爭者的意見。

說到底,本來就不太可能指望透過抗爭讓他們撤回惡法。抗爭若要達到這個效果,前提是掌權者仍然在乎抗爭者的意見。圖為抗爭民眾自製海報,批判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民主已亡」。(資料照)

但是現在的國會多數黨會在乎嗎?

顯然不會

不需要對現在的國會多數黨有這個期待。若把它們理解成正常民主國家的正常政黨,這樣的想像本來就脫離現實。對於它們而言,盡快向北京交差,遠比顧及臺灣內部的社會共識更重要。一句話:它們在乎的是幕後老闆,而不是臺灣社會。臺灣社會的反對聲浪再強,對於不在乎的人也是馬耳東風。香港在2019年曾有號稱百萬人的大型抗爭,照樣在同一個幕後老闆的碾壓之下無力回天。殷鑒不遠,何需幻想?又怎麼會在2019年之後還有這種幻想?

但要說現在的抗爭是徒勞無功嗎?

也不是。

臺灣局勢的關鍵差異,在於行政權仍在本土勢力手中。有了這些抗爭,展示出社會上反對惡法的能量,行政權才有強勢回應的底氣。抗爭的意義,並不是要寄期望於已不值得期望的立法權,而是向行政權表達支持。否則,行政權就更有可能在國會擴權的裹挾下遭受架空,而臺灣也將淪為北京的玩物。

局勢雖然險峻,卻仍然有一搏的空間。戰鬥從現在才要開始,而且會持續數年。拜吾國選民捨易從難的玩笑所賜,開啟了這個波高浪急的大時代。儘管我們本來不一定要走這麼辛苦的路,卻還是被迫走上這個方向。吾國興廢在此一戰,灰心喪志大可不必。

接下來,行政權如何回應反制,才是最關鍵的戰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一個律師的筆記本臉書:不需要為了惡法三讀通過而沮喪!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