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發展人工智慧要從教育奠基

◎ 高怡宣

在七月二十六日所舉行的行政院科技會報中,張忠謀先生提到,未來能掌握人工智慧技術的人可獲高薪,但是被人工智慧技術所取代的人,則會有低薪的問題,提醒政府要注意伴隨而來的社會與經濟問題。

據報導,賴清德院長已指示國發會成立專案研究對策,並要求教育部盡快在國小加強科技教育,以有利於台灣人工智慧發展。

在此我先說明什麼是人工智慧?發展人工智慧需要哪些專長?然後提出目前台灣基礎教育有礙人工智慧發展的問題在哪裡,以及解決之道。

人工智慧是使用電腦程式教導機器,讓機器做一些輔助人類的事務,例如學習圍棋、駕駛車輛、辨識人臉、語言翻譯、疾病診斷、以及工廠的品質檢測等等。

第一波人工智慧的發展在1960年代,第二波在1990年代,都失敗了。原因是電腦速度不夠快、硬碟容量不夠大、資料不夠多。現在的人工智慧是第三波,因為電腦產業的進步,克服了以上三個困難,再加上演算法的突破,人工智慧就產生了爆炸性的發展。

想要發展人工智慧,就需要硬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以及最重要的,演算法工程師;以上三種工程師都需要基礎功夫,就是數學和物理的能力。而此種能力的培養起點在國小的算術,後續由國中和高中的數學和物理接棒。

然而目前中小學教育不利於發展人工智慧的理由如下。首先是國小採用包班制,四至六年級的算術都是由導師教授,而導師們大多是教育學院或文學院畢業,對於算術並不熟悉,教起來事倍功半,學習成果不佳。若是政府真的要加強人工智慧發展的教育基礎,國小四至六年級的算術,就應該改由數學專科老師教授。

而高中課程部分,約有六成的學生參加學測,不參加指考。由於學測的考試範圍比較小,也比較容易。這些同學們通常沒有修習高三的數學和物理,缺乏應有的深度學習。進入大學後,對於數學和統計產生畏懼,也失去學習人工智慧的專業能力。我建議的改進之道,就是將高三課程納入學測範圍,台灣才有發展人工智慧的機會。

(作者為陽明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