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1963年石門水庫也差點崩塌

◎ 張炎銘

寮國東南部阿速坡省一座興建中的水壩,在二十三日晚上崩潰,約五十億立方公尺洪水灌淹六村,造成至少數人死亡、數百人失蹤、六千六百人無家可歸慘劇,寮國水壩專家說「讓人對寮國水壩工程的工程品質與安全性打上問號」。

個人倒認為,或許問題不是工程品質,而是開發中國家,詳實的水文基本資料太過欠缺。

我想起一九五四年石門水庫成立設計委員會,開始該水庫規劃工作。當時水文資料也極端缺乏,水庫集水區只有少數自一九三六年設立的流量測站,所測得的最大瞬時流量不過每秒四千八百立方公尺。水庫規劃時,雖然洪峰以「可能最大流量」設計,但因水文資料年限不足,一九六三年水庫封閉導水隧道開始蓄水後不久,就碰到葛樂禮颱風來襲,當時水庫六座排洪閘門全開,洩洪量達每秒九千六百立方公尺,但進水量卻高達每秒一萬零二百立方公尺,水位已超過滿水位二四五公尺,飆高到二四九.○九公尺,與壩頂標高二五二.一公尺僅咫尺之遙,情況危急!水庫總工程司顧文魁站在壩頂上,心焦如焚,萬一潰壩,要與石門水庫共存亡、就淪波臣。好在後來雨勢減小,水庫撐了過來,但水庫也立即規劃增建排洪能力各每秒一千二百立方公尺隧道二條,以提升排洪能力。

興建中的水庫需要導水隧道來代替原河道排水,通常水庫完工後就要封堵廢棄,考慮成本通常不會以「可能最大流量」設計,加上水文資料不足,低估的結果,豪雨來襲,洪水直沖大壩,莫之能禦,工程品質再好,也會化入洪流。寮國水庫潰壩,壩高只有十四公尺,卻有五十億立方公尺水,反觀台灣最大水庫曾文,壩高達一三四公尺,設計容量卻不到七億五千萬立方公尺,寮國壩址水文條件比台灣好太多,設計施工應都有外國顧問工程公司參與,導水隧道設計流量不足或許才是主因。

(作者著有《遊水庫聽故事:看水庫的熱鬧與門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