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強化海巡? 弱化海巡?

◎ 王悅年

中國海警將於七月一日正式改隸武裝警察部隊,武警雖不屬國防部,仍是國家正式武裝力量(armed forces)的一支;司令員採上將編制,規模超過一五○萬人,整體訓練、裝備也都比照軍隊要求(與美國國民兵類似)。海警未來勢必成為第二海軍,具相當作戰能力,這項舉措無疑是中國將海警軍事化的重要一步。

由於亞太地區牽涉複雜海洋利益紛爭,而海軍身分過於敏感,因此擁有執法權的海巡便成為各國在第一線折衝所使用的主要能量;這幾年來不管是釣魚台、竹島、南海等海事糾紛上,各國均相當克制地避免讓軍艦上前線,也讓緊張程度控制在有限範圍內。也因為這樣,區域內國家紛紛擴增艦隊與航空隊規模、加大艦艇排水量、加強武裝。我國讓海巡署接管東沙、南沙防務,接連推出《強化海巡編裝發展方案》與《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基本上都是循此脈絡而來。

儘管如此,台灣海巡署卻在今年四月底由第二級機關降編為第三級機關,並納入新成立的海洋委員會,機關層級與海洋保育署並列,此舉弱化海巡的作為,明顯與國際趨勢相違,令人不解。

此外,過去海岸巡防署下轄海岸巡防總局及海洋巡防總局兩個一級單位,分管岸際與海上業務。就算如此,輿論仍認為台灣不應維持戒嚴時期管制海岸的大規模岸巡部隊,更傳出全世界只有台灣跟朝鮮仍然保有密集進出港安檢工作,投入資源與效益不成正比。但新成立的海巡署組織中,艦隊分署居然只是八個分署其中之一,另外七個分別是:五個從地區巡防局轉變來的地區分署,一個負責東南沙防衛的東南沙分署,以及負責查緝偵防的偵防分署。由上述組織變革可看出,洋巡不僅遭到實質降編,權責更被大幅弱化,地位只等同過去岸總局下的地區巡防局,讓人傻眼。

儘管海巡署長目前破天荒由前海軍中將擔任,提出籌建四千噸級大艦、六百噸級沱江艦,添購四○快砲,甚至在艦艇上預留飛彈和方陣快砲裝設空間等計畫,讓外界眼睛一亮;但對照更基本的組織被降、權力被限縮情境,不免顯現決策缺乏一貫邏輯與前後矛盾。

(作者為義務役軍官退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