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兩會」凸顯政權名實不一的本質

在北京舉行的「兩會」,即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經過兩星期開會,日昨閉幕。台灣許多新聞媒體,不免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反台獨、促三通」會後記者會講話大做文章,如此隨著中國當局起舞的炒作新聞,既看不到台海兩岸實況,也不免導致對「兩會」以偏概全的觀察。

整體說來,在一黨專政體制之下,「兩會」都是橡皮圖章:做為中國「國會」的人大,職責是為黨國當局的執政及法案背書,絕少異議,而政協則是用來做統一戰線工作的。「兩會」於每年三月間舉行,是典型的政治大拜拜,形式作用遠大於實質,因為會議儘管有表決,反對或異議者通常是極少數,而且重大決策早已定案,橡皮圖章不蓋也不行。尤有甚者,人大與政協都是兩、三千人參加的極大型會議,人數眾多無以有效開會,以致淪為中國網民所說的「拍拍手、舉舉手、聊聊天」外加吃喝、打盹的大會;但兩星期會議卻要耗去人民幣五十億元,並動員五十萬人維持治安。特別是今年十月共黨當局要舉行十七屆全國黨代表大會,明年還有奧運會在北京,今年「兩會」乃喊出「政治降溫,民生掛帥」口號,刻意營造這場政治秀的平和順利。

就此而言,今年「兩會」例會的確為重要法案背書。其中「企業所得稅法」,把中國企業不論內外資,所得稅率一律改為適用廿五%,亦即現今包括台灣資本在內的外資企業,稅負提高十個百分點;這顯示中國對於外資不再來者不拒,外資企業優惠將失。更重要的,則是人大通過「物權法」,為中國經濟改革及走向法治提供基礎。按中國官方的說法,「物權法」對國家、集體及私人財產平等保護,有助防止國有財產流失,並使占國內生產毛額三分之二的私有財產獲得保障,兼以減少徵收土地、民房引起的群眾抗爭及社會不安。在正常民主社會,物權是人權的基礎,保障私有財產是發展經濟的要素,中國卻是由「共產」黨一黨專政的社會,給予私有財產法律地位不免引起意識形態之爭,左派不但反對特權階級侵吞國有資產因此合法化,助長現今的貪污及貧富懸殊,亦恐「共產」主義理想勢必受損。儘管如此,人大仍以將近九成七的贊成票,通過此法。

「物權法」表決票數如此懸殊,凸顯「兩會」的橡皮圖章本質不變,一黨專政的屬性如一。事實上,「兩會」會場之外,中國政府為了營造「和諧」、「文明」形象,打壓異議人士及各地前來北京伸張自己權益的上訪者尤甚於往年。據「美國之音」報導,當局扣押了七百位上訪者,似乎為明年奧運進行「彩排」,反而樹立警察國家形象。更諷刺的是,溫家寶在人大開幕時宣讀政府工作報告長達兩小時,其照本宣科前後均向人民大會堂三千代表九十度鞠躬,彷彿願意傾聽人民代表的聲音,但會場外打壓民主人士及上訪者的動作頻頻,BBC觀察入微的報導因此說,大會堂外看不到人民的影子,「此時此刻,這些最有話要說的人只能沉默」。

至於在台灣引起不少媒體關注的溫家寶會後記者會講話,其實只是反映中國一貫言行不一的作風。其既宣稱要執行台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則中國首應撤去針對台灣的近一千枚飛彈;而所謂積極推動雙向三通,其障礙也在中國併吞陽謀,以及預設政治前提,悍拒政府之間協商。台灣社會雖無庸對溫家寶講話在意,卻應留意政協委員長吳邦國及副委員長成思危對香港的警告。由於香港下星期要間接選舉特首,有關港人何時直選特首及立法會議員的討論相當熱烈,吳、成兩人卻不客氣制止香港以「小動作」挑戰中央政府;而按香港基本法,中央不得插手外交、軍事以外事務。「港人治港」口號猶在,如今即連普選時程也不能討論,台灣社會面對如此中國的「一國兩制」陷阱,豈能毫無戒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