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天麟專欄> 3450億與主權的流失

本月十日,自由廣場「主權是經濟之本」是一篇從政者必讀的好文章。作者台灣教授協會戴副會長強調,「假如台灣人民要的只是民生經濟的發展,而把國家主權與獨立的追求束之高閣,台灣的經濟將會漂浮無根」,同時提醒國人,「經濟的發展不能沒有國家獨立與主權的確立為後盾」。

不幸的是,當今政府積極推動的「週末包機」、「人民幣兌換」、「中國觀光客來台」的三合一「民共談判」,卻是把國家主權與獨立的追求束之高閣的經濟棄台政策。他們為了台商之方便及國內觀光業者之需求,把「擱置主權」與「確保主權」阿Q式地劃上等號,以「複委託」瞞騙國人,有意無意地出賣台灣的主權,掉入中國「兩岸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之陷阱。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接受「台灣是中國一省」的主要原因。希望政府回頭是岸,及時體會戴副會長「經濟發展不能沒有國家獨立與主權的確立為後盾」的深層意義。

其實「民共談判」所涉及的週末包機、人民幣兌換亦很難說是對「民生經濟發展」之追求。因為週末包機直航雖然方便台商往返中國(包括在台外商),節省時間,但也會增加台商及一般民眾對中國之投資與觀光消費。依剛出爐的全國工業總會之一項調查,開放直航後會增加對中國投資者約為增加在台投資之一點九四倍(估算每年會增加對中投資九十億美元,折合台幣三千億元),陸委會的調查亦顯示會增加國人赴中觀光人次一點六倍,增加觀光消費金額至少七百億元。但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的消費金額估約二百五十億元,三者加減,台灣將會因此次「民共談判」年增加之淨流出金額將達三千四百五十億元。

所以筆者也要趁此機會提醒政府,除應注意到「經濟發展不能沒有國家獨立與主權之確立」之原則外,也要深切了解「經濟之自主與發展在追求國家主權與獨立的重要性」。當台灣之資金與資源,因直航及銀行登陸而日漸枯竭之時,中國大吸小之磁吸效應將會更加發揮,屆時任何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之措施,均將無濟於事,正式掛牌買賣的人民幣也會逐步取代台幣,在與中國之通商往來中通行無阻,確立「準國幣」的地位。台灣產業亦將在中國「以經促統」的政治操作下兵敗如山倒,什麼「三要」(即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均將淪為空洞的口號。經濟是主權之養份,當主權這一「喬木」得不到土壤給予的充分養份時,必將枯萎而死亡。顯然主權與經濟兩者是一體的,欠一不可。

經濟學其實並不那麼奧妙,台灣仍保有不錯的經濟基礎,只要政府堅持維護國家主權,中國不承認我方主權之前,永不與其直航、不讓尖端科技產業及銀行登陸、不鬆綁投資中國上限、不讓代表中國主權的人民幣在台流通,即主權與經濟均得兼顧,「台灣要發展」的目標必能水到渠成。「台灣要正名」、「台灣要制憲」的國家正常化亦會如魚得水,很快實現。

(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