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人物專訪》「戲」描台灣女人——汪其楣筆下的彰化謝氏阿女

汪其楣詮釋中共建國前夕,謝雪紅在北京拿著請柬,遙想台灣的父母。(允晨文化提供)

採訪◎記者藍祖蔚 整理◎記者楊媛婷

汪其楣劇作微繞台灣女人樣貌。(記者藍祖蔚攝)

攝影◎記者朱沛雄 照片提供◎允晨文化

文化週報專訪劇作家汪其楣。(記者朱沛雄攝)

汪其楣全力還原謝雪紅的堅毅神情。(允晨文化提供)

讀完《謝雪紅》的劇本,作家李喬從苗栗致電汪其楣:「妳用藝術性、個人性的演出,刻畫台灣歷史上最精彩、最豐富的人物謝雪紅,而且充滿象徵意義。」

寫過《謝雪紅評傳》的作家陳芳明在看過汪其楣《謝雪紅》的演出與劇本後,寫下:「我的謝雪紅完全是屬於靜態文字,她演出的謝雪紅則充滿活潑的想像力。現在她的劇本正式出版,就可以看見歷史家與藝術家的差異,男性書寫與女性演出的差異。」

不只是謝雪紅,汪其楣也透過《舞者阿月》講述遭受白色恐怖的綠島苦難後,仍編舞不輟的舞蹈家蔡瑞月燦爛生命,再以「群星會」製作人慎芝寬博的愛與創作的堅持,編導了《歌未央》,從刻畫台共先鋒之革命情懷與心路歷程的《謝雪紅》,或是透視女性婚姻自主如何飄盪在台北中山北路婚紗街的《複製新娘》,再到台南海安路裁縫師錦心綉手之才華人生的《一年三季》,不論是當代名人物或一般庶民,汪其楣認為,是這些台灣角色在召喚著她,而且有種緊急感、使命感:「早就不該再搬演一百多年前的翻譯劇本,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語言做自己的戲。」

寫女人就停不下來 蔡瑞月舞上筆尖

問:這卅幾年來您寫了許多女性角色,為什麼您會著手描寫這些台灣女人,用戲劇為她們塑像呢?

答:

我沒想過「塑像」這件事,我對「人」的感覺很強烈,對於「人」,也很在意,尤其是每個人生活裡的那些細節,是這些深印在腦海中的角色在呼喚我。一九八六年,我在台北市社教館導《仲夏夜之夢》時,油然而生一股緊急感:怎麼我到現在還在做莎士比亞?台灣怎麼還在做易卜生、田納西.威廉斯等外國戲?我想做一部跟台灣有關的戲劇,於是編寫了《人間孤兒》,講述土地、環境與台灣過去的歷史,以及對未來的憧憬。早在新象委託我創作《天堂旅館》時,由三位當紅的女星歸亞蕾、陳莎莉、馬之秦擔綱,講述她們的靈魂進入如同奈何橋的天堂旅館後,回顧各自的人生,我就很自然地進入這些女性角色,好像無條件的愛著她們。

在《人間孤兒》、《大地之子》、《人間孤兒枝葉版》、《海山傳說.環》這幾部關於台灣歷史、文化社會的劇作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我悉心刻畫表現的女性角色,更確認我不但會寫人,更會寫女人,有一種「寫女生,停不下筆」,源源不絕的濃烈情感。於是有了《記得香港》、《複製新娘》、《一年三季》這些作品,不知不覺戲愈寫愈多,對女性幽微心境的觀察及描繪之筆越來越揮灑,也以《月半女子月半》、《招君內傳》參加兩屆「女節」的演出,甚至寫了戲曲作品演唱河南梆子的《拜月亭》,由我最欣賞的旦角王海玲和文武生角朱陸豪來主演,這些劇中角色都是活生生的真實人物,而非只是僅存在於戲劇裡的虛擬角色。

問:妳寫一般庶民,栩栩如生,寫傳奇女性,也各有張力,不僅只是存在於戲劇裡的虛擬角色,當初怎麼以《舞者阿月》表現舞蹈家蔡瑞月的傳奇?

答:

蔡瑞月老師參與帶動了台灣的現代舞,是我們這一代藝術工作者從小的印象中,最成功、最優雅的舞蹈老師。一九九四年,她的舞蹈社要被拆除了,我們劇場工作者以連續廿四小時的馬拉松式展演,從台北捷運手中保留下蔡瑞月舞蹈社,二○○○年她回台南看了我編導的《一年三季》後,願意把《舞者阿月》的劇本寫作交付給我,這是我從沒想過的美事。

我閱讀她的口述史,瞭解她起伏壯闊的愛情與人生。蔡瑞月舞蹈社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後曾遭縱火,經常採訪老師的我,就陪著蔡老師在漏著水的舞蹈社走動、排練,感受她的話語與呼吸。創作《舞者阿月》時,我不只寫一位舞蹈家,我希望自己能寫進舞者的直觀、感受與生命。同時我要用嚴肅的態度寫歷史。

劇中幾乎所有的角色都是可考的真實人物。後來出版劇本書時,還特別用不同顏色的書頁記錄他們的小傳。當時我在無痛苦狀態下寫作,因為沒有演出期限在催趕,我可以從容地抒情寫意,描繪情節。劇本完成後,兩廳院藝術總監朱宗慶建議我自己來演蔡老師,而不是擔任導演,經過一年的徵詢人才和自我準備,我決定自己披掛上陣,並請黎煥雄執導。

重現慎芝音樂人生 查千本週刊做功課

問:《舞者阿月》後,妳以《群星會》製作人慎芝的生平為核心,完成了《歌未央》,為什麼是她?妳想從慎芝身上完成什麼樣子的台灣拼圖?

答:

年輕人或許不知道慎芝是誰,至少知道慎芝的歌,慎芝填詞的作品有一千多首,鄧麗君的〈我只在乎妳〉、余天〈榕樹下〉、潘越雲〈情字這條路〉、蔡琴的(最後一夜)、許景淳〈玫瑰人生〉等都是她很受歡迎的重要作品,到現在還有人愛唱。創作《天堂旅館》時,我從慎芝一篇描寫聲音記憶,懷念愛子早逝的文章得到刻畫角色的靈感,跟她聯繫之後,慎芝不但欣然授權,更親自來看戲,當時我就在想,也許哪一天,我該直接書寫她的故事。然而一年後,慎芝竟然過世了,我開始蒐集有關她的資料,直到過了十九年,我終於能全心投入書寫並演出《歌未央》。

想要表現她與流行音樂和歌詞創作相關的這一生,以及她對高雅風格的追求與堅持。我逐本翻閱了從民國五十一年開始的《電視週刊》,總共查看了一千多本,也找到慎芝弟弟邱先生的珍藏:所有慎芝寫過的歌、製作節目的紀錄、廣播節目手稿,還有百年來流行歌本計四百多本,我與導演黃建業以及演員、設計都大開眼界之外,這批珍貴的資料已捐給台大圖書館的手稿特藏室。演出結束之後,我還與圖書館合作編寫《歌壇春秋》,這是民國四十七年由慎芝、關華石主持的帶狀廣播節目之詳實手稿,也描述了幾十年來國語流行歌曲的歷史,算是我演戲的副產品。

藉戲縫合歷史傷痕 謝雪紅體現底層女性

問:蔡瑞月、慎芝都是女性藝術家,接下來妳卻選擇了台共先鋒謝雪紅做主角,甚至以獨角戲的方式詮釋她這一生,「謝雪紅」的特殊性與重要性為何?

答:

閱讀改變我們的視野,一九九二年編演《人間孤兒枝葉版》時,劇中提到一點二二八事件,但我們所知不多,也覺得表現不足,於是自己就持續閱讀所有與二二八有關的書籍,到了九○年代中期,很多論述、史料、小說、傳記以及口述歷史等等,都出版了,悉心剖露這個近代史上複雜而壓抑的時期。其中我受益最多的是謝雪紅口述、楊克煌筆錄的《我的半生記》,楊克煌自己寫的《我的回憶》,還有陳芳明教授資料最完備的《謝雪紅評傳》。

閱讀謝雪紅卻改變了我們的視角。謝雪紅出身赤貧,幾乎文盲,作過童養媳跟商人妾,她日後卻留學莫斯科、成立台共、二二八時在台中帶領武鬥。她先後用過謝氏阿女、洪素蘭、謝飛英、山根美子、基爾莎諾娃、吳碧玉和謝雪紅七個名字,每個名字背後都有驚心動魄的生命轉折。作家或學者很少從底層女性的角度來書寫,但謝雪紅的口述史就是底層女性的觀點,像是父母過世後,已經賣為童養媳的謝雪紅除了作養家內外的一切勞務雜工,她還替人挑水賺取自己和弟弟微薄的零用錢,一旦當她肩上沒有擔子時,連雙手都不知如何擺放。謝雪紅一生轟轟烈烈,極具戲劇性,但更重要的是她和蔡瑞月、慎芝一樣,都同樣是在困境裡開創新局的女子。寫劇本跟上台演出時,我確實想為她多說些話,也想代表她多表達一些心底的惋惜或盼望。我也期待透過《謝》這部戲與劇作出版讓更多人認識謝雪紅這個奇女子。

演出前,很多人都曾擔心觀眾對這段歷史並不清楚,但正式演出時,我化身謝雪紅,面對台下觀眾細細訴說她心裡的話,表達她的理念,台下觀眾的面容都如此專注,聲氣都與我如此相通,就知道藝術不會有界線與阻礙。

問:謝雪紅的政治立場與信仰都跟妳有所不同,她的共產黨背景會否造成創作時的負擔?

答:

沒有負擔。立場不同,書還是要讀,戲還是要演。書寫謝雪紅,沒有創作者本身反不反共的問題,而是謝雪紅個人的經歷引人注目,也激發了創作者與讀者、與觀眾的熱情。尤其謝雪紅因為是女性,往往被男性用貶抑的語言論述,這方面讓我也很有感觸,她是個伶俐機巧的女孩,也是很有群眾魅力的人,就算識字不多,關鍵時刻卻總是挺身而出,而且能說出一番道理,她幾次邊緣化的遭遇,也跟她是女性,且不是高級知識份子有關。我想類似的這種經驗,很多女性都感同身受,因為我們這輩子都曾身歷其中。

政治讓人分化,藝術讓人理解,戲劇是為了增加「了解」而存在的,並不是要造成對人的隔離。現在做什麼事情,就是得避開意識形態的對立,也要無視標籤上身,當然這確實是挑戰,也是考驗。

有人看了《謝》後,對我說:「被時代和政治傾軋的傷痛和遺憾,有妳透過戲劇溫柔的縫合,也安慰了我們的心。」這也是我的本意。就像在戲裡,謝雪紅跟革命夥伴簡吉談話時說,離開時聽說你有小孩要出生了,是男孩還是女孩?這樣家常的談話就是我們真正的人生。二二八事件前後出生的孩子,現在也都是我這個年紀。前幾天,跟我一般華髮滿頭的詩人吳晟,也坐在下面聽我讀劇,我們一直在互相聆聽、也在書寫彼此的生活,也許我們就是消除傷痕與對立的一代,也透過文學與戲劇,得到屬於人性的真實。

劇作中、英一起出版 台灣女人揚聲國際

問:妳的劇作很多都有中英文版本,為什麼在中文劇本裡還要附上英文譯本?

答:

我還記得八○跟九○年代,我重返美國奧勒岡大學演講,老師們已經知道我在台灣的編導工作,他們竟然很自然地要求我:很好,把妳的劇本翻譯成英文吧,所以我們才能讀到。我才明白原來光是編劇或演出還不夠,還得要翻譯,才能讓更多人看到。美國和歐洲劇作者之間也透過翻譯而流通,翻譯這件事情便像一顆種子留在我心中,我覺得這是我應該要做的,而且一定要做好的事。《謝雪紅》已經是我第五本有英譯的劇本了。

問:劇本書不好賣,妳偏好以讀劇的方式推廣自己的書,是因為這種形式更有感染力嗎?

答:

我擅長這個,以前上課時就常常為學生讀劇演劇。用讀劇的方式來推廣閱讀劇本太有效了,讀劇不需要勞師動眾地演出,成本低,效果大。讀劇時,多種語言的詮釋,有不同的風味和臨場效果。替這樣一位台灣女子立傳演劇,實在太值得、太有趣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