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醫療遺址命運多舛

■ 陸銘澤

近來樂生療養院限期拆除事件引起各界不同意見,從此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台灣醫療設施、遺址的宿命,那就是失去原有功能價值後,遭到無情地閒置和摧毀。

台灣從一八六五年馬雅各醫師(James L.Maxwell)來台進行宣教醫療後,台灣引進西式醫療,陸續產生不少醫療設施,包括位於高雄的打狗醫館、慕德醫院和台南的二老口醫館、新樓醫院(一九○○年首座有升降梯建築)等;另外還有日治時期的大日本台灣病院、台北兵站病院、日赤醫院。

這些建築皆承載著台灣近代醫療的歷史和記憶,可說是極具價值,但今都早已灰飛煙滅,沒有留下足跡。

台灣現存最有價值的醫療遺址可說是台大醫院(一九二四年建),若台大醫院在戰後沒有擔負台灣醫療研究、臨床和教育等重責,難保會留存至今。像是戰後曾是台大第二附屬醫院的日赤醫院(一九四一年建),因戰時由日本軍方接管,戰後就由海軍接收,最後由國民黨租用,至一九九五年難逃被拆的命運!

在國外有很多醫療遺址保留的案例,通常會改做為醫療主題博物館,醫療遺址改建為博物館可說是世界趨勢;台灣目前除了馬偕(Mackay)在淡水的偕醫館和高市舊衛生局大樓成為紀念館外,閒置的醫療建物幾乎已全遭拆除或改建。

樂生院是一九三○年成立,當時日本政府認為癩病會傳染,因而立院來隔離這些患者,甚而提出「台灣癩根絕十五年政策」,完全限制癩病患者行動,並嚴禁男女患者交往生育。樂生院在整個台灣醫療史中佔有相當地位,它是對病症錯誤研判和殖民政府壓迫式統治的一環,有其醫療及歷史意義。

樂生院留有前人的足印,更是我們和未來子孫台灣歷史的印證。因此我們敦請政府在一如以往拆卸醫療遺址的同時,是否能對這座具歷史價值的醫療設施多所設想,提出積極性的見解,讓台灣再添一例獲保存的醫療遺址,這或許是化解現在僵局的辦法之一!

(作者為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推廣組組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