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香港母語?

◎ 李道勇

前不久,香港教育局網頁發文:粵語只是漢語的一種「方言」,屬於「地域變體」,嚴格上不夠資格成為「母語」。幾天後,香港大學語言學教授在電台中談到「正體字」,她表示,香港小朋友「功課太多,因為繁體字筆劃太多…」。這一前一後的言談,都指向港人文化內涵的命題。

當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被問及她的母語是什麼的時候,她竟然可以稱「我不回答這個無聊問題」。認賊作父的特首竟然作踐自己的文化,稱自己的母語「無聊」?

她不知道「香港話」已表現得比「粵語」更出色了嗎?因為它包容了許多外來語,以香港街道名稱來說,跟英國有關的命名之外,還有各行各業、食品、動物、植物、天體、船隻、飛機、戰爭和平命名的街道,這在中國是稀有的,中國為什麼不會珍惜香港的稀有?

我們可以預測,當香港的教育打手、語言學者,忘本鼓吹「粵語不可成為母語」、「簡體字更易學易用」的時候,香港將深陷文化滅亡的危機中。語言與文字的爭執,往往承載著本土認同、族群獨立乃至地緣政經關係均衡等問題。當強權硬要消滅對方的語言時,弱勢一方一定會想辦法去保護他們的語言,而強權就用各種招式去威逼你屈從;威逼人民接受統一的語言,其實等於就是消滅對方的文化。

目前中共對香港進行的語言文化政策,就像當年國民黨對付台灣人民一樣。有次,老師指著掛圌說:這是黃瓜。我便問:有刺?他說有,我便說:那我們叫刺瓜。在台灣黃顏色的瓜叫香瓜,刺瓜黃了,早就丟進垃圾桶。老師指著我:你!你!你!你是什麼態度?什麼我們、你們的?

其實我哪有說「你們」呢?我是說了我們,難道連「我們」,都沒有存在的空間?一個要丟掉的黃瓜,在師生間竟變成態度、不同族群的文化衝突。

後來,我從事教學生涯近四十年,每個命題,一定要進行討論,但不准討論什麼態度、什麼族群,我一直反對「打壓非我族類的語言與文化」。

(作者為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