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刀叉與筷子的世界爭霸戰

■ 辛在台

現今台灣,透過速食工業體系,新世代被納入全球消費鏈,也在為速食工業背後的霸權擴張盡著志願役。此現象,當然不是只見於台灣一海島。所以說:人們怎麼吃,世界也就會像成什麼。日圓先生榊原英資的《吃遍世界看經濟》揭示著,透過不起眼的吃吃喝喝,人們也就成為推動世界史的一員。

對於飲食與霸權之關連,日圓先生之觀察角度極具創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達伽瑪繞行好望角,其初始動機是食材。而後,英法兩帝國也藉由控制美、非、亞洲之食材生產及出口,累積鉅富。例如,英國採行大型農場為中心之殖民地產業扶植政策,輔以非洲引進之悲命黑奴。後來,由於殖民地之羊毛、棉花,加以紡織業之技術突破,乃有產業革命大躍進,打造日不落國帝業。

據日圓先生所見,美國獨立革命,亦與飲食問題緊扣。英國課徵高額茶葉稅,與美洲人民爭利,引發波士頓茶葉事件。獨立後之美國,延續大英帝國政策,仍重視農業大規模種植,農業生產力日積月累。至一次大戰,歐洲農業大崩壞,美國農業趁機崛起,自歐洲獲取大資本,進而推進美國工業化之里程,二次戰後,且成為世界新強權。

然而,飲食之為文化且精雕細琢,則源自法國王公貴族之風尚。日圓先生乃曰:歐洲席捲世界經濟之兩百年間,恰與法國料理之興盛時間一致。而法國之傲人文化成就,始於十六世紀波旁王朝聯姻文藝復興以來重視美食精品之義大利權貴梅迪奇家族。不幸,浮奢宮廷生活同時埋下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遠因。如今,法國料理則逐漸吸收日本料理之精華。

來日如何?日圓先生認為,講究食材節令與原味之日本料理,以及崇奉醫食同源之中華料理,皆屬有益健康之慢食,頗有率領未來世界新食尚之機會,此與生態主義、多元價值、健康飲食之崛起,同一脈動。由而,慢食文化即將取速食文化而代之,刀叉與筷子的世界爭霸戰就此展開。此論,似可推測日圓先生看好中國及日本經濟之嗅覺。

復有值得一提者,一九九七年,綽號長島彪先生之譯者,著有《PUB夜地圖》,紹介品酒文化,為台北夜生活飲食相,留下世紀末見證。而《吃遍世界看經濟》之譯事,亦可見長島彪先生非隨意選材之用心。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