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高等教育黎明還是黑暗?

◎ 林佳和

近來高等教育熱鬧得很:苗栗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奇特的保全公司接掌董事會與學校,諸多「反教育」的「教育措施」後,校長董事長無預警辭職落跑。喧騰不休台大校長遴選案,表面大舉捍衛大學自治之旗,說穿了,其實是候選人擔任大企業獨立董事的隱匿、同家企業副董事長擔任遴選委員卻不吭聲戲碼。殊途其實同歸,指涉的,都是高等教育商業化根本問題,雖然兩者不同的形式與面貌。

大學校園中,一點也不陌生:以競爭類型的激勵作為調控工具,以學術業績為導向的財務支助,以應用為標準的成果控制,依利益來衡量研究與教學之價值,以經濟活動形式開發新財務來源,注重計畫型活動去吸引第三人財務,強調商業應用發明或類似機制,以爭取顧客邏輯追逐與競爭學生。這都是影響當代高等教育甚深的新調控模式,在財務形成上最明顯,捨棄同僚式共決,改以彈性化、全球化、以產出為導向的模式。大學形成越來越多的準市場關係:經濟功能邏輯獨霸,強調獲利與市場型競爭,即便尚存學術功能,邏輯已然變異,認識與解決問題的導向、名聲型競爭模式,能夠帶資源進來的校長大人,成為不二王道。

心知肚明,高等教育實存在難以市場化問題:研究與發展難以市場價格衡量,高等教育常是殊價財,不是依消費者選擇而能強制提供,教育只能透過消費/互動產出商品、只能出現於社會共識形成程序,高等教育參與者個人條件常不同,投入面公共財務無法透過市場加以調控,研究與教育給付暨市場胃納量無法量化,最後,高等教育解決問題帶來貢獻,常無法以效率及獲利來衡量。個案終有解決之日,高等教育商業化,才是更應加以重視的結構性現象與問題。是黎明?還是黑暗的開始?端視社會行動者能否跳脫個別事件泥淖,有著真誠面對問題的意志。

(澄社社員兼社長、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