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這種「芭樂」新聞

◎ 蔡國顯

週一農曆三月十五日是財神爺生日,一些媒體引述專家說:不建議拿番茄、荔枝、龍眼、番石榴、棗子和李子,還有一些有諧音的會有禁忌的水果來拜拜,說有籽,不易消化,且種籽會隨著人體排出來,拜拜有不敬的疑慮。(https://news.tvbs.com.tw/life/910440)

看到這些無稽之談、穿鑿附會的報導,令人啼笑皆非,搖頭嘆息,在科學昌明的今天,對這些不查證的媒體和專家感到無比的悲哀。

以芭樂(番石榴、拔仔)來說,早已用扦插來培育幼苗,既快又好,筆者至今還沒有看過有芭樂農用籽在栽種。

人是萬物之靈,人可以吃的水果,為何不能拜拜?泰國是佛教大國,泰國能用芭樂拜拜, 台灣為何不行?芭樂還是水果中唯一高甜度的低糖水果,是糖尿病友的福音,國內外官方研究機構顯示,抗氧化在水果中第一、維生素C居台灣水果之冠,分解亞硝酸鹽(防癌)能力最強,這些報導引述的疑慮,不是迷信、就是多餘!呼籲用芭樂及其他水果來拜拜,去除這些迷思,並幫助農友。

(作者著有《拔仔狀元》,專業果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