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澄社評論> 傲慢的官逼民反

■ 紀駿傑

在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各界舉辦各種紀念、反省活動之際,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堅持主張二二八事件是個「官逼民反」的事件,不但是最沒有反省力的「見樹不見林」之說法,更是極度傲慢的態度。

首先,如果二二八可以用如此高度化約的「官逼民反」來解釋,那麼世界歷史上幾乎所有與當時政權相關的衝突、抗爭、戰鬥都只需要「官逼民反」這一種解釋就夠了;政治學、社會學的理論與研究有一大半都可以丟掉了,不是嗎?發生於日本殖民台灣時期的「霧社事件」僅僅是「官逼民反」,而不是過去國民黨教育下強調的泰雅族人反日本殖民抗爭。美國獨立戰爭也不過是「官逼民反」,因為英國的茶葉等稅逼得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不得不反(因而無須討論殖民地社會經濟,以及自由、平等、人權等更高層次理念與價值)。

「官逼民反」的說法,其實只能用來解釋事件的導火線,卻掩飾了事件背後更多複雜以及系統性的社會、經濟、文化、族群等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還是不要急著把許多政治學、社會學理論丟掉的原因)。馬前主席刻意強調「官逼民反」,其實只是說明了他不願真誠地面對與反省二二八這一段歷史。

其次,一方面作為二二八事件時壓迫台灣人民之政權受益者,另一方面更擔任過該政權當代之黨主席,馬英九強調「官逼民反」更是凸顯了他的傲慢態度。因為根據此說,二二八不過是當時一些「壞官」所造成的結果(而且為首的已經遭到槍斃懲罰了),與當時統治政權本身無關、因此也就與國民黨無關(馬英九因此可以乾淨脫身,再次不必沾鍋)。

二二八事件是一段因為新(外來)統治政權文化沙文主義、政治高壓獨裁、經濟系統專斷(以及在大陸地區的崩解)之下,與在地人的經濟社會文化產生長期性衝突所導致的結果之歷史。只有當我們,尤其是當時統治政權的後代受益者與延續性政黨,願意以如此多樣、複雜的原因來理解與面對這個深刻影響台灣的事件時(而不是速食、化約、傲慢的「官逼民反」解釋),這個歷史的傷痕才有被撫平、事件的真正意義被學習的可能。

(作者為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