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古蹟的「原貌」是甚麼?

◎ 呂清夫

大台北有兩座古廟,一座被列入國家二級古蹟,又得到聯合國的最佳古蹟保存獎,另一座古廟則到今天連古蹟的身分都沒有。這就是台北保安宮與三峽祖師廟的不同命運,得獎的是保安宮,修復時主張「修舊如舊」,祖師廟的改建則有點「除舊布新」的感覺。

據貴報報導,三峽祖師廟因為不是古蹟,去年底廟方欲修繕屋頂漏水,文史工作者擔心工法破壞「原貌」,緊急向新北市文化局提報古蹟,並在近日召開文資審議會,會中決議將祖師廟指定為古蹟,預計四月下旬公告。只是公告之後才是問題的開始,大家擔心所謂的「原貌」究竟指的是甚麼?

當初的祖師廟只是一間草庵,一八三三年因大地震損毀,募款改建較具規模的廟宇,名為「長福巖」,此乃第一次改建,但其形制已不可考。日本領台之後,遭逢戰亂,廟宇受到焚毀。所以一八九九年重建祖師廟,此次重建的設計者是廟宇大匠師陳應彬,代表作還有台北保安宮、北港朝天宮等五大廟。此次的祖師廟乃第二次改建,故形式與現在的台北保安宮相近。

至於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祖師廟,卻是一九四七年第三次改建的結果,可能由於戰後的特殊氛圍,使得祖師廟的改建不如預期的成功。這次改建最醒目的差別應在於前殿改成五門三殿形式,有如三座廟宇一字排開,與第二次改建比起來,簡直判若兩廟。近年修復也不夠講究,導致屋瓦顏色黃、褐不一。內部有些地方又顯得雜亂而奇怪,黑色的西式雕塑與金身的傳統神像格格不入、銅鑄大門使木構建築顯得有點撐不住,進入內部空間更如走入石柱叢林。

得獎的保安宮是以一九一七年的陳應彬設計為藍本,但不知道祖師廟要以哪個版本為依據?祖師廟號稱「東方藝術殿堂」,但是名家書畫在此並未精雕細琢,比比看龍山寺龍虎門的陰刻浮雕,就知道實在不能比,祖師廟的陰刻線條沒有深淺變化與研磨,好像是提供拓印的石碑刻紋一般的單調。

祖師廟內有石柱百餘根,堪稱全台之冠,當年為了募款,所以不得不爾,必要時可把捐款者名字刻在上面,故非空間或形制上的需要。學者劉寧顏在二十年前便提出他對於柱子的意見:「可惜改建過程將一對優雅的龍柱亦予毀棄,換上非用鐵籠保護不可之『鐵龍柱』,不但不雅觀,也失去了神聖之氣氛。……在狹小的廟裏,有一百多支石柱,其殿宇之空間、比例等似有商榷之餘地。」

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一條提到:「古蹟應保存原有形貌及工法,如因故毀損,……應依照原有形貌修復。」不久祖師廟將要大修,一九一七年的版本已經回不去,因為一九四七年的改變太大。然則,後者的版本就是歷史上、工法上的原有形貌嗎?

(作者為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