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評央行楊總裁的負缺口概念

◎ 章三桂

央行楊總裁指出,貨幣政策的基調,今年三月及去年十二月都是「適度寬鬆」,但去年九月是「寬鬆」,因為台灣負的產出缺口正在收斂。楊總裁這一番話殊值釐清。

第一,所謂產出負缺口,一般人非常陌生,依美國經濟學者A.M.Okun(一九六二年)實證分析,美國實際失業率每高於自然失業率一個百分點,則實際GNP低於潛在GNP(二者都是實質單位)三個百分點。其後學者將這一關係稱為Okun Law,並將GNP改為GDP,又用以推估實際GDP對潛在GDP比值負「缺口」(gap)的大、小來判斷通貨膨脹壓力的低、高。一旦負缺口消失,轉為正缺口,表示有效需求超過潛在產能,實際失業率低於自然失業率,通膨就會顯現。該項分析結果,在當今經濟環境多變之下,原先一:三的關係未必能永續成立。曾有學者採用一九九○年代十年為期的推估值是一:二.四。在經濟全球化相互依存關係愈見密切之際,正的缺口未必出現通膨,不乏其範例。唯一關鍵條件是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超乎各國所能控制的範圍,即使是負的缺口,也難免會出現嚴重輸入型通膨。

第二,潛在GDP事前推估不易,負缺口不為主要國家用以擬訂貨幣政策鬆緊的重要考慮因素,而採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失業率的關係(Phillips曲線的概念)為主要指標,簡明易懂,美國聯準會即為典型做法。台灣央行熱中負缺口概念,其他國家很少採用。

第三,楊總裁依負缺口概念定調去年九月是貨幣政策「寬鬆」,去年十二月及今年三月是「適度寬鬆」,二者負缺口的差額究竟多少,並無說明。易言之,通膨壓力與負缺口的反比關係究竟如何量化,才能作為判斷貨幣政策寬鬆的準則。美國自二○一五年十二月至今年三月已調升利率六次(共一.五個百分點),台灣央行至今年第一季已連續七季未升息,與以往跟隨美國升、降息循環關係背道而馳,不宜以台灣與美國情況不同作為託辭。

多年來,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對激勵景氣振興效果顯得不彰。銀行業從中賺取存放利差擴大的「紅利」,而存款大眾遭受超低定存利率的損失,情何以堪,殊值央行正視其權益。

(作者為經濟學者,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