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貿易戰聲中的台灣選擇

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忍無可忍,打算祭出三○一條款,課徵中國六百億美元商品進口關稅;這是美國經貿政策的具體轉變,也是其中國政策的重大轉折。我國除了短期應變,也應就國家安全與政經政策,做全盤而徹底的檢討與調整。

川普針對中國動手,是兌現對選民的承諾。競選期間,他多次指控中國「強暴」美國及其工人,獲得選民認同。值得注意的,由於中國野心崛起,企圖與美國爭霸,導致美國朝野對中國反感日深;從尼克森時代「聯中制蘇(聯)」到後來和平轉變,促使中國成為負責任國際成員的盤算落空。川普的行動中,各方對關稅制裁效力容或有異議,但其中國政策改弦更張,不再讓中國佔盡便宜,既有美國民意基礎,也得兩黨支持。

對中國反感的,事實上不只美國,歐洲及亞洲鄰國亦然;中國惹起的戒心,也不僅因拋棄鄧小平「韜光養晦」遺訓而四處引發的領土紛爭。以經貿為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雖質疑關稅制裁,也強調「在全球經濟秩序之內,中國其實是一個壞公民」;尤其是剽竊知識產權,還對鋼鐵等行業補貼,以致全球產能過剩。「紐約時報」還以「求、借、偷」,描繪中國對付科技外資企業的三部曲:要求合資、透過「穿小鞋」手法索取授權分享或交出技術、赤裸裸地盜竊。美國蘋果公司上月底把雲端服務交給中國國有企業營運,首日便傳出用戶個資被竊還遭威脅的事件,就是顯例。

正因中國惡名昭彰,從法國總統馬克宏到德國輿論,都出現反制的主張。從而,針對以科技大廠、跨國大咖為主的商業戰,早已悄然進行;煙硝味容或較不濃厚,禍首絕對是中國。川普只不過就先進各國共同關切的問題,高舉經貿公平、互惠大旗,採取行動;責怪川普或美國發起貿易戰,本末倒置。

美中是否最終走向你來我往的貿易戰,目前還有如足球賽「互相射門」的開賽階段,情勢未明,勝負難斷。不過,從中國官方近日的聲調放軟,也傳出美方列出具體清單要求中方照辦的幕後折衝看來,中國顯然外厲內荏。數字會說話,貿易戰互有傷害,但看哪方受損較大。就此而言,享有貿易順差一年三千七百五十億美元的中國,相對不利;尤其在它債務膨脹及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的今日,經濟快速成長的引擎外貿也禁不起對美貿易戰的折騰。

對台灣來說,不論美中是否進入貿易熱戰,都有不容輕忽的嚴肅意義。短期而言,從台灣鋼鋁產品的「中國成分」到製造業被列入「紅色供應鏈」而遭波及,都要有具體有效的因應方策。從本質說,這是多少台灣工商業者當年不顧李登輝總統「戒急用忍」、大膽西進所結出的惡果。如今除了若干紅頂商人及少數產業例外,從遭「騰籠換鳥」的台商,被連根拔起的產業結構,長久難以活絡的經濟,欲增不易的上班族薪水;過度依賴中國,整體受害。

另一方面,儘管台灣以往挹注大量資金、人才、技術,幫助中國經濟崛起;有如賴清德院長在立法院所說,中國從來沒有釋出善意,反而「在國際社會上封鎖台灣、對台灣處處打壓」。昔日兩蔣時代,嚴法禁絕「資匪」,因其危害國家社會;台灣在民主時代之後,有些政商卻以「資匪」為能事,製造了今天國家社會的整體困境。川普今年一月明言,當初支持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是錯誤決定;現今又以行動積極扭轉尼克森以來的錯誤中國政策。台灣多年來的中國政策,壯大了中國,也助長了它併吞自己的實力,愚不可及,如此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政策豈能繼續?

從或有的貿易戰看,我國更應在經貿自由、公平、互惠的原則之下,積極與美日歐等先進國家緊密連結,才有出路。上週來訪的美國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Alex Wong)說,「美國政策的目標是確保台灣人民可以繼續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前進,不受脅迫」;這正是台美雙方共同價值的展現。兩相對照,中國卻總脅迫台灣人民接受它所設定的道路;毫無尊重,只有恫嚇、滲透、磁吸。台灣的選擇,至此極為清楚而明白不過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