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兩岸軍力對比 部分相對平衡

◎ 張延廷

中共今年國防支出一.一兆人民幣,將近台灣的十六倍,由其公布的國防預算規模可知,中共近年積極推動軍改強化軍力、深化國防科技發展、提高武器研發能力及戰力整合。其積極練兵備戰走強軍之路,當然會使亞太區域國家增添更多的疑慮,也對台海長期的穩定投下變數。

歸納中共軍費連年的大幅成長,其增幅都維持在相當的比率,並將預算大量用於強化軍事偵察衛星、各式無人偵察機、各種射程之戰術導彈、資訊戰所需要之衛星雷達、負責遠距通訊的海底電纜、繼續新建新式航母及核動力潛艦等多面向發展,以武器換代的方式來提升軍事實力,是屬快速推陳出新的建軍方式。

一般而言,中共整體的軍費支出常被低估,實際軍費當然高於帳面的數字,其未包含在內的軍事開支包括軍事產業的投資、戰略及核武部隊的更新與強化、軍事動員預算,及太空武器研發、軍方企業所獲得的收入運用、部分機構出售的土地或過剩的軍糧、招募大學生從軍的獎勵金,以及在各省所設立的軍事基地運作經費補貼等。而且共軍所採購的各種高科技武器、研發、退休俸等,亦未列入其所公布的軍事預算之內,所以整體而言,中共總體的軍事經費支出是相當可觀。

相較於亞太周邊國家,中共軍費增加也明顯對區域安全構成威脅,因為目前中共在國防戰略上已採取向外擴張,並持續在海外建設軍事補給基地,希望藉由強大的武力配合經濟的影響力來主導亞太局勢,以成為亞洲霸主為目標,未來希望能在世界舞台與美國分庭抗禮,這些企圖都會增加亞太周邊國家對中共崛起的疑慮。

再者,中共迄今並未放棄武力犯台主張,其軍費大幅成長使軍力持續擴張,不但加深兩岸軍力失衡,並嚴重影響我國國防安全。建軍備戰的目的是為了嚇阻戰爭,確保和平穩定,我國有必要在部分軍事領域中具備領先的優勢,才能在兩岸軍事實力上取得部分的相對平衡,這也是我國在戰略攻守的彈性運用之道。

此外,國軍強化不對稱作戰的規劃與裝備研發,例如發展超音速長程反艦飛彈、可奇襲對方重要軍事設施的巡弋飛彈,研發可追蹤共軍匿蹤戰機的偵蒐裝備,並在網路的攻防作戰能力取得優勢等。台灣可透過加強創新、嚇阻、不對稱的作戰能量,建構以小搏大的關鍵戰力。

若中共攻台需要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且要付出重大犧牲,因而放棄動武的念頭,專注兩岸和平交流與互動,這就是台灣建構的軍事力量所發揮的最高價值。

(作者為大學兼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