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調?還是民挑?

■ 朱彬榮

媒體相繼公布了一些民調結果,無不顯示台灣族群問題的嚴重。筆者不是學專業民調,可能對民調認知有誤,但筆者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七年級生,以一個俗稱「外省」第三代而言,很可悲的是,這幾年經過媒體渲染才知道我是所謂的「外省囝仔」!

換言之,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平常我跟所謂的閩南籍同學玩在一起,從學習所謂的粗話俚語開始學習台語,母親是客家籍,回到外婆家自然而然也會聽得懂且能說一點客語,從小就覺得這塊土地的美好之處,在於它擁有了各式各樣的語言及文化(當然別忘了還有原住民文化更有其特色),但是,近幾年很遺憾地卻深刻感受到被少數媒體、政客將這種美好的多元文化操弄成族群省籍之對立。

想要表達、質疑的是,筆者不認為在新一代的年輕人中,仍然存有「過去」之族群情結,甚至省籍情結,所以,實在不適宜於民調時再去挑起所謂的族群情結(而且這些民調是否採樣年輕族群的意見,也實在令我懷疑)。

現在的問題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如何建立對自己這塊土地(也就是台灣)的認同感,如何建立對生長的這塊土地,擺脫過去扭曲的歷史統治,有一個正確的歷史觀。

二二八事件一甲子,要追求的並非再次挑撥過去可能有的省籍、族群情結,如同李筱峰教授所言,應該是要認識歷史,進而「避免」將來再犯同樣的錯誤。

(作者就讀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