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從台灣看歷史

■ 劉方

此次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爭執,站在以台灣為主體性的立場,我完全支持教育部及審查委員的明智決定。因為台灣人當然有權站在自己的立場,詮釋客觀的歷史;當然應該看重自己、和別人平起平坐。

無論是:《本國史》改稱《中國史》,過去慣用的「我國」、「本國」、「大陸」等用詞,全改為「中國」;清末具革命正當性意涵的「起義」,如武昌起義、廣州起義等,一律改為中性用語的「起事」,內容並加入兩岸分合和統獨議題。或是漢朝「征伐」「征討」匈奴,改為「攻擊」匈奴;將「秦始皇併滅六國,統一天下」中的「統一天下」刪除。我認為全都合乎多元的、民主的進步歷史觀,用詞的改變也符合中性客觀的原則;更重要的是,這是站在台灣主體性的立場來規劃教科書,而不是中國沙文主義的立場。

當台灣從一元威權走向民主、開放、自主時,歷史的解釋當然會與時俱進,變得多元而客觀,不再以大中國觀點、漢族中心主義、黨國神話來看待中國史。這是一種難得的進步。

(作者為台灣文史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