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移樹」是重要議題

◎ 楊永年

由於氣候變遷或地球暖化,使得護(移)樹成為重要議題。例如,日昨新北市某國小門口因路樹擋校門四十四年,民代敦促市府相關單位移植,該校長表示不影響車輛出入,但尊重權責單位的決定(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80103/2674066)。作者認為要不要移樹,其實是環境教育很好的討論素材,建議應有更多的溝通與討論。理由在於,樹是生態的重要核心,因為樹(植物)可以帶來菌種、昆蟲、鳥(或更大的動物棲息);同時樹可以透過光合作用產生生活需要的氧氣,可以舒緩空污對人的傷害,可以調整都市的溫度。因此,為展現對「護樹」的決心,很多縣市多設有樹木保護自治管理條例,卻因諸多因素導致對於種樹、移樹、護樹等議題,不同政策利害關係人存在歧見。

問題在於,通常種樹時充滿理想,移樹或砍樹時又覺得樹的存在充滿障礙,讓人質疑過去(種樹的)理想已經消失?所以,如何讓移樹成為環境教育的一環,就非常重要,因為移樹至少必須釐清以下三大問題:

第一,為什麼要移樹?移樹首先必須釐清移樹的原因,有人希望移樹的原因是「妨礙交通」,但有很多案例顯示,妨礙交通有時反而可以「保護行人」,因為車輛遇樹必須慢行,或樹可以阻擋車輛直接的衝撞。再者,有人希望樹能夠保存,除了情感(歷史)因素外,還有前述環境(生態)友善因素,如果沒有經過詳細或公開討論而貿然移樹,可能衍生(以下)其他問題。

第二,要移到何處?移樹首先要考量究竟要移到哪裡,該樹是否適合該地生長,以及何時、如何移樹比較容易「存活」。因為樹好不容易種了幾十年或近百年,耗費的移樹成本不說,移樹過程可能必須切斷部分樹根與支幹,可能造成樹木「殘障」或死亡。曾經一位生態學者告訴筆者,「切斷枝幹就像斷人的胳臂,可能影響或傷害樹的存在」,讓人印象深刻。

第三,移樹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如果樹的存在具有十年甚至百年的歷史,移樹可能改變許多人的共同記憶;例如成大榕園的百年老榕,不只是成大校友的共同記憶,也是台南府城重要的文化資產(兩年前蘇迪勒颱風造成其中一棵老榕斷成三大塊,引發校友集體關切,學校並因此獲得約五百萬元的護榕基金)。因此,移樹可能改變樹周遭的動物(含人)或生態系的生活模式或衝擊。而且許多(沉默的多數)因為諸多因素,面對移樹不願表示(反對)意見,設若溝通管道不足,可能讓許多人感到無奈;更重要的是,少了為多元(生態)發聲的意見。

樹有生命但它無法表達意見,而我們如何對待這棵樹,有如我們如何對待這個生態系,亦可能影響人際間的溝通與互動。因此,不妨藉由移樹創造多贏,讓種樹、移樹、維護樹,都有許多溝通或討論的平台。也就是將移樹視為環境教育的素材(特別是要移的老樹就在某國小前面),讓更多的聲音藉由這個平台,不只讓希望移樹的民眾參與,也讓這所小學的教職員生(特別是小朋友,還有校友)有管道參與意見表達。甚至在討論過程中,讓他們認識到樹的存在,以及校園前面的樹和他們的關連性,讓校園與周邊擁有更多的種樹或移樹的環境想像空間。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