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善用金融工具創造產業動能

◎ 鄒筱涵

臺灣屬淺碟型經濟體,市場小,過去仰賴進出口貿易及海外投資甚深。除較難發展像Google、Amazon這樣的大公司,臺灣很容易因全球景氣波動而經濟緊縮,造成股市震盪。

若把一國資金看作大餅,政府可透過金融工具協助大餅「資產配置」;資產配置好,不僅收益增加,還可吸引外資流入,使餅愈做愈大。正常情況下,資產配置的關鍵在金融體系,其次才是房市、匯市。目前國內由於可投資的工具有限,許多人投資股市因基本面敵不過炒作面而血本無歸,造成游資轉移到房市或海外,使已泡沫的房價居高不下,也使年輕人無力買房,進而影響結婚與生育率。若我們能透過良善金融市場規劃,引導資金流入政府建設或重要產業,不僅解決房價等問題,也可創造產業動能。

針對現有金融工具,提供幾點建議:

一,善用證券化帶動建設與發展:臺灣法定證券化商品僅金融資產及不動產(主要為租金)兩種,雖九十三年至九十五年曾掀起證券化熱潮,但之後就一蹶不振。日前金管會顧立雄主委也表示,臺灣不動產證券化不夠靈活。顧主委講得很中肯,因為我們的證券化條例規定嚴格,當好的債權或商用不動產都證券化,便很難再有發行標的。要把餅做大,需以開放的思維來看證券化。證券化的關鍵在於「具可預期收入之標的」,所以舉凡捷運工程、科技園區、高速公路、甚至有門票收入的文創園區、觀光產業都可以證券化。又證券化過程中需要信用增強,也可促進金融業保證、保險、信託業務之發展。

二,信託多元化:國外信託業相當多元化,信託公司擁有各種領域的專才。臺灣現在許多專業人力因沒有合適工作而外流,若能引導信託業從事大型開發建設或安養規劃等業務,信託業將需吸納各種領域,包含財經、工程、法律、稅務、地政、會計等專才,不僅減少專業人力外移,也可帶動金融創新。

金融發展具領頭功能,若能善用並引導其適度發展,不僅可吸引民間游資投入具開發效益之建設或產業,還可促進金融創新與多元,避免錢都拿去炒房。希望透過金融創新,引導產業走正向循環,帶領國家經濟發展。

(作者為臺北大學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