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實習醫生和住院醫師發起集體請辭罷工潮延燒不止,導致醫院推遲手術、推遲住院、取消診療預約、拒絕接診等狀況連連。圖為南韓首都首爾一家醫院大門口擺滿空輪椅。(法新社檔案照)
從二○二四年二月開始,韓國因政府決定擴增醫學院招生名額,引發現任醫師甚至於醫學院教師集體罷工甚至辭職,韓國政府以強硬的手段應對,形成火車對撞的局面,造成其國內醫療體系及患者雙輸。反觀台灣長期以來,醫護技及相關從業人員低薪長工時的沉疴,與韓國不遑多讓。 來自鄰國的警鐘提醒全民及執政當局,現在勢必適當加以調整,防微杜漸,以維台灣這全球稱道艷羨的醫療保健體系的永續經營。
台灣的醫療支出,佔國民生產毛額不到七%,低於台灣政府設定的八%目標,資源捉襟見肘下醫療人員工作條件越發苛扣。反觀美國此比例將近十八%,浪費情況與台灣醫療「效率過高」的問題恰恰相反。美國國家衛生院為達成削減醫療開支,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實施價值導向型醫療模式(value-based care),或許可作為改弦易轍的參考。雖然當今台灣的醫療困境與美國或有所不同,但仍可考慮以追求價值導向的醫療保健目標,以促使醫療模式從被動的疾病治療,轉變為主動的預防和衛教;如此提醒民眾也需負起維繫自己健康的責任,例如運動強身,降低因可預防疾病使用健保資源的機率。再者,醫療給付將能根據醫療服務的需求和品質,而以公開市場機制作出相應調整。
凡在他國長住的國人,無不深讚歎台灣全民健保體系提供比世界其他國家便利、價廉且親切的服務,即便是名目人均國民所得是台灣兩倍以上的美國,不僅沒全民健保,醫療費用之高令人咋舌,服務效率之低,更是令人懷念台灣的健保(不過美國最先進的醫療研究科技確是獨步全球)。這也解釋為什麼部分長住海外的國民不遠千里跑回台灣看病。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高效率、高品質的服務,其實是建立在醫護從業人員的偏低報酬及過度辛勞之上。筆者長期離開台灣而無健保,即使返國以自費進行健康檢查,深刻感受不僅大部分醫療人員的忙碌及敬業,更發現台灣醫療費用低廉,和台灣整體經濟發展的國民所得程度無法匹配, 與國際水準似乎相差太多。
大部分的醫療服務專業,扣除語言障礙、族群體質及法規不同,實具跨國際的技能。以筆者所居住的波士頓地區而言,這幾年越來越多台灣醫學院畢業的年輕學者,至此區域頂尖大學或機構攻讀學位或進行研究,但高比例學者的目標都是想要在美國繼續執業,主流意向與其他專業的留學生似明顯不同。根據訪談探究其動機,他們幾乎都表示雖心心念念台灣的一切,可對台灣惡化的醫療環境及待遇,卻難以恭維。筆者非歧視任何職業,試想:救人一命的醫師為患者心臟按摩待遇(還有職業尊嚴),遠不如腳底按摩師,如何鼓勵年輕世代從事醫護服務?如何留住現有醫護人員?
過度壓低的對醫護給付,造成醫療機構勢必鼓勵減少每位患者平均看診時間以維持損益,實也損害病人的長期權益。許多患者需要的是醫護人員耐心地傾聽溝通,建立心理支持,並且提供適切的衛教,改善生活模式來緩解癥狀,進而控制病情,而非一味地打針、吃藥、開刀或其他侵入性治療。慢性病患者為主的科別醫護人員,尤其應對這社會性醫療特別有感。由於台灣已經走入超高齡化社會,預防性、支持性的醫療作為,重要性可能不降反升。對提供這方面服務比重越來越高的醫護人員,應有公平的待遇。
解決改善醫護工作人員的報酬,歸根究底還是要回歸市場機制,對台灣過廉的醫療服務,做出適當的調整。例如近來衛福部取消掛號費的管制,可以根據醫師的經驗和資格,差別取價,是適當的一步。再者,透過購買私人醫療保險,可負擔的患者以選擇由保險支付較高的費用,得到更加符合其需要的診療服務,以價制量避免部分醫護人員(特別是市場需求較高者)過勞,也可健全醫療機構的財務。畢竟連比台灣經濟更先進國家,政府都不見得有餘力提供醫療保險(美國的健康保險是跟隨就業,未達退休年齡前無雇主的保險購買人需自負為高昂的費用,健保也是歐巴馬與川普前後任政府爭議的政策之一),且即便保險自負費用還是相當驚人。台灣以部分由使用者付費的原則,設法維持醫護人員的公平待遇,應該並不為過。
除了行政部門的努力,政府另外一部分的立法部門要尊重專業,改變幾近對醫療從業人員剝削且欠缺尊重的管理思維,擬定公平可促進永續發展的財務制度。如何廣開財源,台灣已有許多健康經濟專家提出建言,無需本文贅述。但在節流方面,至少不應針對從業人員報酬過度下手。立法部門反該自躬反省,不要做出以民粹反智為出發的醫療政策來打擊從業人員。近來一明例就是部分立委倡議獨厚原中國籍配偶,縮短取得台灣身分的政策,卻不思對於台灣健保乃至於醫療體系的衝擊。考量中國的醫療保險服務品質,因中國民眾對醫保制度的不信任 (特別是佔大多數的城鄉居民醫保) 及整體經濟下滑,光二○二三年就有超過二千萬人退出醫療保險,目前財務險峻的程度,比台灣全民健保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若湧入大量沒有長期繳交健保費的免費乘客(free riders),勢必將拖垮台灣醫療體系,造成醫護人員已經嚴重負擔的雪上加霜。
醫護人員工時過長但報酬偏低,造成大量人才離開職場或轉入國際市場,已形成醫療體系的隱憂。如果放任這種「羊毛不出在羊身上」的醫療報酬制度繼續下去,人才持續出走幾乎是可預見的。近日韓國醫事人員的抗爭,提醒台灣需要趕快採取行動,預防醫療體系陷入人才流失所致的崩潰。若是制度一味的壓抑市場上那隻「看不見的手」,製造違反常理的齊頭式平等,不僅將市場需求較高的醫療人員其可議訂的公平報酬,轉入地下化,反而實質增加病患的負擔,更扼殺整個醫療產業進步的動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