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先疏通超額儲蓄 才能夠終結低薪

◎ 張溫波

總統蔡英文年終記者會上說,「我們要用五個方法,來終結青年低薪」。該五項方法分別為產業升級轉型、鼓勵企業加薪、最低工資立法、協助青年職訓及減輕年輕人生活負擔。綜合持平而言,該五項方法不無本末倒置的邏輯關係。

產業結構問題是總體經濟失衡所衍生的「果」,而不是「因」,但論者或高官倒果為因不乏其人。總體經濟失衡雖分為對內與對外失衡,但從事後來說,即為一體兩面的對等或恆等關係。失衡的量化單位是國內儲蓄遠超過投資的巨幅超額儲蓄(excess savings),其反面是對外經常收支順差,反映國內GDP資源未盡其用,經由輸出轉供國外使用,換回鉅額外幣。二○○五至二○一七年間,名目GDP每年增加率三.二%,低於超額儲蓄(四.三%),後者占前者比率從五.四%增至十四.二%,創全球罕見的嚴重現象。全期累計,超額儲蓄高達一九八一四九億元,等同從GDP流列脫隊,嚴重弱化當期經濟活力與後期潛力,經濟成長隨即明顯轉緩,導致失業率居高難下,薪資相應低化。

超額儲蓄愈見嚴重,主要係因財經政策不斷遭受扭曲。出口主力工業長期享受減免稅、水電費、科技專案等優惠措施,年達一千餘億元;又每年超量使用中間材料,排放污染水、氣,造成公害,未充分內生化,也逾千億元。該二項不公不義的基本鉅額利潤,全民買單,情何以堪!且全體工業生產增值比率僅為廿五.四%(製造業廿四.八%),遠較美、日、南韓等國卅四%至卅八%為低,何來競爭力相對優勢,薪資必然低化。

當前薪資低化,並非僅限於年輕人,全部受僱人員亦復如斯。解決之正途,正本必先清源,「源」既已清晰,「本」就是加強研發創新創意,並落實商業化,加速提升生產增值比。同時,積極優化投資環境,導引超額儲蓄轉入投資行列,加強扶植低能源、低污染、高增值、高就業的生產方式或「輕量」型新興工業。如此,低薪問題才能迎刃而解,開創新經濟局面。

(作者曾任台大教授,經建會處長退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