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愛心被吃倒了?

◎ 陳玠甫

日前媒體報導,某家愛心待用餐麵館,被吃倒了!

麵館主要的收益是來自於平常的經營,待用餐只是「附加」的服務,且一般捐贈待用餐是以同樣的價格購買,麵館有一定的利潤,待用餐賣越多,麵館的收入越多。

且既然名為待用餐,就是依民眾購買待用餐的「數量」,給民眾「等數量」待用餐食用。因此,麵館被待用餐「吃倒」的形容,是媒體在提醒一般民眾不要濫用了愛心。讓愛心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幾年前待用餐概念剛興起時,某家媒體就有訪問過我對待用餐的看法,當時我回答待用餐應建立一個機制,讓待用餐店和服務對象有一定的規範,如此才能在台灣長久推動。

對於待用餐,我的建議如下。一、待用餐店充分揭露民眾的捐贈資訊。二、待用餐店結合社福組織。三、社福組織評估待用餐店的食品安全和食品內容。四、社福組織評估服務對象是否適合該食品和所在位置的就近性。五、待用餐店依每月收到的待用餐數量,請社福組織印製與發送相等數量的待用餐券。六、社福組織發給服務對象待用餐券,至待用餐店換取食物。七、社福單位統計兌換情形,作為服務對象續發待用餐券的依據。八、由社福團體定期在待用餐店公布媒合狀況作為徵信。

去年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連結了社區的社福組織與其鄰近的量販店、超商和餐廳的生鮮續食,讓服務對象從傳統的食物救助的乾糧型態進階到生鮮,我們期待未來每個餐飲店都可以推動待用餐的概念,讓社福團體的服務對象在餐食的選擇上有更多元的服務。

(作者為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