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現代建築的「東海危機」

◎ 季鐵男

台灣現代建築的起始階段,大約是在二次戰後的五○年代,與歐美的現代建築發展有直接的聯繫;當時流亡到美國的幾位德國建築師逐漸被重用,其中推動整體現代設計的包浩斯校長葛羅匹斯出任了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的院長,在他的門下培養了幾位來自中國的青年建築師,包括貝聿銘、張肇康、鄔勁旅、王大閎等人,這幾位留學生後來成為美國與港台現代建築設計與教育方面的代表人物。(鄔勁旅為耶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許多當代著名建築家是他的門生)

從貝聿銘在哈佛做的設計練習看來,或多或少反映在他主持的東海大學整體校園規劃設計之中,而在台中負責現場監督與進一步建築設計與細部設計的是他的同學張肇康,之後,過程中參與設計繪圖的陳其寬也被派到台灣,並受邀創立東海建築系;接著,事情出現曲折,他們提出來的東海路思義教堂設計案,因造價變動過大,被美國董事會否決,而被擱置下來,導致張肇康立即失業,只好另尋出路,輾轉回到香港。

去年這個期間,陳其寬設計的東海大學藝術中心進行裝修工程,對原有空間破壞甚巨,引起國內外現代建築保存組織的注意,經校方與各界人士奔走,已列入歷史建築,暫時能夠保持現況,唯前途仍然未卜。

最近,東海大學建築系館也在整修,在原本的玻璃大門、紅磚地坪、白牆表面,貼上了大面積的木材飾板,完全無視於當初漢寶德規劃設計的基本理念,令人再度緊張起來;這座系館在七○年代以極低的造價興建,曾參考哈佛大學建築系館的階層式空間架構,沿用東海藝術中心的折版屋頂結構,並融入台灣傳統民宅的格局與材料,展現出極其素樸的現代理想空間形態,可謂彌足珍貴!

其實,現代建築在台灣有相當的基底,這些重要建築物是我們真確的文化資產,保存現代建築不是鄉愁,而是為了未來新文化的開展。

(作者為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