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兩岸直航 台灣會不會變澎湖?

■黃天麟

「兩岸春節包機」於一月二十九日啟航。台灣日報以「兩岸常態直航指日可待」做為頭版標題,中國時報更是以九大張的篇幅將其鉅鈿無漏的報導,雙方機場展開一系列的活動,五星旗亦飄舞在桃園國際機場,宛如台灣正在慶祝另一次的「光復」。交通部民航局長張國政興奮地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年輕一輩的或許沒經驗過六十年前歷史性的一幕,那時「六百萬人同快樂,簞食壺漿表歡迎」,只是當時迎接的是六十二軍,此次卻是台商。但六十二軍帶給了台灣二二八的殘殺與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這次台商「歷史性一刻」不知會帶給我們什麼?

歷史的確一直在重演,因為人類或許天生不會從歷史得到教訓。一九八七年(民國七十六年)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在民進黨的推動下開放國人赴中國探親,並強調這只限於探親,絕不允許巧立名義,違者嚴懲。只是很多事在外國可行,偏偏台灣則不行,在台灣開了小門就等於開了大門,不久探親變成觀光,觀光成為投資,中國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同樣,此次春節包機陸委會說服務對象只限於台商,但結果連菲傭也上機了。陸委會該不致笨到不預測會有這樣結果吧!乘客所持理由是「台商可以,僑生為什麼不可;若僑生可,菲傭為什麼不可」,依此理類推,「春節包機可,其他節日為什麼不可;節日可,週日為何不可」,正如交通部民航局長張國政所言:「兩岸常態直航指日可待」也。

據報導,二十九日上午九點二十七分,當中國南方航空公司航機降落桃園機場時,候機室響起一陣掌聲與歡呼聲,大家都為此「破冰」之旅慶功。可是大家也不要忘記,三十七年前(民國五十七年)澎湖全長二一六○公尺的澎湖跨海大橋(連結西嶼與澎湖兩大島,使西嶼到馬公路程縮短到不到半小時)開通大典之時,也是旗海飄揚,官民無不額手稱慶,譽為世紀之大工程,開啟了西嶼發展之美景。但三十七年過去了,西嶼之荒涼依舊,人口反而減少,僅及開通時之一半。

民國六十八年八月,澎湖馬公航空站在澎湖人及商人之期待下開航,大家同樣大開香檳慶祝,譽為這是「澎湖歷史性之一刻」,從此澎湖人可直航台北、台南,咸認澎湖之發展成為「海峽明珠」指日可待。但直航後,澎湖還是步上西嶼之命運,不管澎湖縣政府歷任縣長如何努力招商,澎湖的「錢」與「才」還是一刻一刻地流向本島台灣。二十六年的時光過去了,儘管台灣本島的人口增加近倍,澎湖的人口不增反減,由十一萬到現在只剩九萬多人,國外這種大經濟體吸納小經濟體之例,也是多到不勝枚舉。

筆者非常期望此段歷史不會、也不要在台灣重演。可是若依我們經濟官員之言,或依統派學者之論說:「市場力量是無可阻擋的」,即台灣之步澎湖之後塵,歷史之重演也將是「無可阻擋」的了。

不管如何,「木幾已成舟」,二○○五年一月二十九日這「歷史性的一刻」對往後台灣的生存發展將造成怎樣的影響,只有待歷史再一次的檢驗了。十年後或二十年後,歷史會告訴我們。(作者為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