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十二月大開放的後遺症正在發酵

國內景氣近期出現警訊,經建會上月二十六日公布的去年十二月景氣概況燈號,降至藍燈。去年十一月綜合判斷分數還有二十一分,是黃藍燈帶的上方,十二月驟減五分,致出現近三年七個月以來第一個藍燈。經濟部長說,單月藍燈不必太過憂心,今年民間投資、民間消費都比去年樂觀。事實是否如此,值得我們探討。

十二月綜合判斷分數怎會驟減五分,十二月是何許月也?大家若不健忘,該月是北、高市長選後的「中國投資大鬆綁」月,一舉開放了八吋晶圓、封裝測試、○.一八製程登陸,並積極規劃人民幣在國內兌換等,使得該月單月對中國之投資,由過去十一個月平均五點八億美元躍升了二點一三倍,達十二點四億美元,將去年整年對中國投資金額衝到創新的七十六點四二億美元。

一般言之,政策性之實施到實質面反應,都需一段時間。為何此次開放,馬上會反映在綜合判斷分數上面?因為十二月之開放是早就計畫好的東西,以茂德之八吋晶圓為例,政府在選後第四天就公布「登陸投資重大案件政策面審查機制」,四天後核准力晶、茂德赴中國投資八吋晶圓,一個月後的一月二十日,茂德即與重慶正式簽約興建八吋晶圓廠。一個金額高達九億美元之投資,由政策之鬆綁到重慶之簽約只花二個月,若不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絕對辦不到的。可以說這一過程留下了「以商逼政」的赤裸裸範例。

另一個使政策迅速反映到綜合判斷分數的因素是「民眾之預測行為」。「茂德、力晶八吋晶圓選後將放行」、「○.一八製程鬆綁在選後」等消息,在選前即不斷由親中媒體流傳。當他們趨於相信政府遲早會對中國做進一步開放時,民眾之「預測行為」就開始發酵,產生效果,將本來計畫投資台灣的資金留了下來,以備鬆綁後對中國投資之用。政府的「大投資」計畫自然就淪為口號,再也難以打動投資人的心。

「大投資」與「大開放」是相剋的存在,兩者不能兼得。十二月的大開放,不但使該年度中國投資創了新高,其民間投資之預測行為也延伸到新年,一月三十日召開的投審會又放行了包括台泥六千萬美元的投資案件計二十件,金額達四點九六億美元,看來今年對中投資有再向新高猛衝之勢。去年我國對中國投資金額佔GDP之比,即或使用投審會之偏低數,又再次回復到二%以上,百倍於美國(萬分之二)。顯然政府一年來的開放路線,雖然在七月的經續會遭遇到一些挫折,但仍然獲得可觀的「成果」,這一成果就是「創新高的對中國投資規模」與「藍燈的景氣燈號」。

我們所擔心的是,創新的對中國投資,不久又將「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比率由去年創新的四十三%再度拉升(註:資訊通訊產品已高達七十七%)。幾年來,台灣生產基地之西遷已使我國外銷接單、委外生產的比率年年攀高,從未回頭,比率之高早已堪稱世界之最。另一面則是資金外溢與人才之外移。台灣在中國的就業人數有多少?官方說僅約三十多萬人,但事實上僅廣東一地便逾十萬人,上海更多,估計有五十萬人,若再加計廈門、青島等地,在中國就業人數應有一百萬人,十二月的大開放自然對這一問題上扮演火上加油之角色,對國內消費之提升又是一大減項。

我們不擬在此唱衰台灣,但願大投資計畫能夠帶來台灣另一波的成長,並明察大投資與大開放無從兩立的事實。十二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的驟降,只是對十二月大開放的一種警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趁此訂出明確有效的「積極管理」政策,對「開放」的魔咒說聲「拜拜」,是切斷「民眾預測行為」,真正落實「大投資計畫」的先決條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