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新南向綠色商機

◎ 呂錫民

在全球減碳浪潮及能源轉型趨勢下,綠能發展已是各國主要能源政策。經濟高度成長加上消費大幅提升,廢棄物處理成為各國循環經濟基石。都市化結果,人口朝向高度集中,車輛廢氣排放造成霾害,影響全民健康日漸嚴重,電動車宛如二十一世紀交通運輸革命。東南亞國家環保意識與台灣不相上下,許多國家對於綠色能源、科技、產品、設備十分有興趣,東南亞綠色商機值得台商關注。

巴黎氣候協定簽訂之後,東南亞國家紛紛擬定綠能發展目標,以印度為例,光在太陽能二○二○年將達一百吉瓦(GW)裝置容量,另外人均排碳量全球第一的澳洲,也將以住宅七十%的獨棟屋普遍裝設太陽能發電系統。相關商機為:太陽能電池與模板;裝在太陽光電板後面,可產生更多電力的微型逆變器;由於成本比蓋電廠便宜,大量儲能系統也將供不應求。

東南亞地區在人口增長、都市化、工業起飛下,廢棄物量與用水量急遽增加。以印度為例,每年製造六千六百萬噸垃圾,但清運量約為一半,到二○三○年,垃圾量預計增至一億六千五百萬噸。另外,菲律賓最大畜牧業為養豬,全國豬隻約有一千兩百萬頭,動物排泄物氾濫成災。而印度對於純水(再生水)十分仰賴,馬來西亞、新加坡亦有缺乏足夠水資源的困擾。

總括來講,東南亞國家對淨水、廢水及廢棄物處理需求漸增。相關商業利基為:廢水、工業廢棄物、固體廢棄物等環保處理技術與設備輸出,例如,廢棄物發電、電子廢棄物貴金屬提煉、廢水處理(包括工程設計與安裝設備,尤其是泵浦)、化糞、濾材等等。

東南亞國家電力結構以燃煤發電為主,空氣污染原本就十分嚴重,在人口增長與都市化下,造成嚴重城市空氣污染,新德里霾害情景更躍上國際媒體版面,印度總理莫迪宣布二○三○年不再售燃油車,全面改為電動車。未來相關商機為:電動車(包括電動自行車)零件及整車輸出、儲能、充電站、電池效率、電池回收…。

人為因素向來為各國對外經貿主要挑戰,華人為東南亞當地經濟主力,考量大陸工資、環保、市場等因素,加上文化、地理、人口、資源等面向,東南亞實為台商繼中國大陸之後首要前進基地,也是台灣出口經濟轉向目標。同是亞洲先進國家,台灣軟實力可與大陸財力、日本技術相互合作,藉此提升南向政策成功機率。台灣經濟體系以中小企業為主,建議政府未來東南亞經貿輔導措施,首在產品技術標章等認證輔導取得,其次是協助發展通路,利用策略聯盟,降低各自獨立行銷成本。

(作者為工研院能環所退休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