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逢甲夜市有感:生意一定要這樣做嗎?

◎ 江凱弘

相信到過逢甲夜市吃過小吃的朋友都知道,動機常常不在吃飽,而是在吃巧。但讀者應該也有類似的經驗吧!那就是…連小吃這種小確幸,也需要如同審核保單一樣看清當中的細節,難道台灣已成了生存需要欺騙的社會?

某家賣烤章魚的店家,筆者目視商家在烤的確實是整隻章魚腳,以為就是這樣一整隻,遠看呈螺旋狀,著實引發味蕾;心想如此美味,該是大排長龍的,怎會小貓兩三隻?於是就這樣糊里糊塗的點了。怎知在期待之後,換來一小盤章魚腳的細枝切盤;仔細掂了掂,應該至多只有架上在烤的二分之一不到。這時心中難免懊悔當初沒問清楚,一份是多少量?是賣一整隻嗎?平時我們看到烤香腸的攤子,會直覺的以為就是一整支;但今日的章魚腳體驗便不是如此了,於是當消費者的直覺被消費了,那原本純樸實在的夜市文化已然變質。

無獨有偶,又有一家燒烤店,招牌大剌剌的寫著,三支五十;一般人到夜市,其實多少期望著經濟實惠的花費,湊湊熱鬧。誰知,定睛細視,當中標有一條難以辨識的虛線,老闆義正辭嚴的說著,虛線右邊才是三支五十,左邊的沒有。

其實,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可冠冕堂皇稱其為「話術」,這似乎是集客萬靈丹。但如此策略運用得越來越多時,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善意也就相形消失了。

下次逛夜市時,彼此提醒,要像簽保險那樣謹慎,問一下確實的價格與數量:「老闆,一份多少錢?分量是多少?」雖顯窮酸,也換來銷售者的鄙視眼神,卻至少能彼此釐清,並期待人與人之間的單純與善意,不要在這樣的消費環境下被磨損了。

(作者為高中教師,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