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日本保險箱賣到缺貨談負利率

◎ 魏世昌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今年八月底,全體本國銀行存款餘額三十六.八二兆元、放款餘額二十六.七九兆元,存、放款差額超過十兆元,首次破十兆元,「存放比」(放款占存款比重)只有七十二.七%。這些數字顯示的是銀行「濫頭寸」問題日益加劇。然而為了把台灣人存在銀行的錢逼出來,外界有人建議政府應跟進歐洲央行、丹麥、瑞士及瑞典等國家實施負利率,藉此刺激消費及推動通膨上升,從而避過經濟衰退的風險。

但問題是,啟動負利率,就能使資金在市場上流動,鼓勵企業投資設備、提高薪資來刺激景氣嗎?我們不妨以鄰國日本為鑑。

日本央行去年二月中旬率先亞洲國家宣布實施負利率,結果卻出乎日本央行的意料,日本民眾把錢從銀行提領出來,不是為了投資或消費,而是轉而把錢藏在家裡,保險箱因此賣到缺貨。此外,獲利大幅縮水的金融業更是抱怨連連,以致好幾次替負利率政策護航的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也不得不坦言金融機構的獲利這麼低,可能會埋下新一輪金融危機的種子。

換句話說,日本負利率措施迄今成效不彰,不僅是因為日本人(台灣人愛存錢的程度,恐怕有過之無不及,君不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 Deaton)日前來台灣演講時,表示美國人泰半不愛儲蓄,因此對於台灣人愛存錢,身為經濟學家他實在想不透為什麼)、認為儲蓄是一種「美德」,更是因為企業看不到投資的機會,沒有貸款投資的需求。

從日本負利率政策成效,我們並不難得知,如果政府不能針對問題對症下藥,藉由結構性的改革,改善國內投資環境,提高民間投資意願。

(作者任職資訊業,宜蘭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