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政府組改與國家競爭力

◎ 楊永年

理論上,政府組織改造的目的在追求行政效能的提升。然而檢視過去二十年大型政府組織改造,最龐大的是「精省」或「凍省」,其次是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兩者均留下嚴重後遺症,造成政府(國家)競爭力下降或功能難以發揮;而這兩項政府重大組織改造工程,都沒有嚴謹評估的公開報告,導致錯誤重複發生。近來中央政府繼續進行組改,並已有初步決議,但建請審慎為之。具體原因如下:

一、精省造成區域治理功能消失:二十年前精省,使得原有的跨縣市協調整合解體。因為精省後才發現,中央長期仰賴省府進行政策執行與溝通協調的功能消失。後雖分別成立中部辦公室、南部辦公室、雲嘉南辦公室、東部辦公室,均無助或難以解決區域治理或整合的問題。以致許多院轄市長選舉候選人,多大聲疾呼要建立「區域治理」的「口號」,但因缺乏「組織設計」配套,所以均僅止於「口號」的階段。更大的問題是,擁有十二萬公務員的省府解體後,龐大的人力除了「優退」,大部分「劃歸」中央政府,使得中央政府組織與人力變得像恐龍般龐大,因此分別在前兩任總統進行中央政府組織改造的規劃與執行。

二、中央政府組改造成政府職能弱化:由於組改是方法不是目的,過於強調組改,或以「組改」為「願景」,等於將手段當目的,變成為組改而組改的現象。以國發會為例,原有的經建會與研考會分別是兩個專業分工不同的機關,經建會掌管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研考會則負責針對部會業務與功能的考核與管制。兩者由於核心任務不同,合併成立「國發會」,使得原本的經濟建設與研考功能被稀釋,導致經建功能難以發揮,研考功能也遭弱化。例如,有關前膽計畫的推動,有人質疑何以缺乏「經建」的專業意見。就因「國發會」模糊的組織功能與定位,讓曾任「經建會主委」的前「國發會主委」不如歸去;也讓擁有研考專長的新主委,難以回應立委提問的經發名詞。

目前中央政府為執行或落實前朝決議的組改規劃,積極進行「環資部」的組織與業務調整,並決議將林務局「解體」,分由環資部與農委會管理不同業務。而如前述,由於我們看不到以「行政效能」(或保育成效)提升的「專案報告」,只看到如何「整合」與事權統一的解釋,但這種只見事權卻忽略行政效能的作法,等於讓「政治掛帥」的組改,再下一城,不免讓人憂心政府(保育)職能或競爭力會再下降。

綜言之,過去組改的問題歷歷在目;組改,是真正能提升行政效能的組改。或至少應經「國發會」的研考部門進行審議,而不是由具利害關係人的當事者進行溝通或決議。或者,如果相關部會還是執意要組改,我們只能建議或請求行政院與立委諸公(特別是國發會與立法院),好好針對部會「整合」或「整併」進行嚴格管考與監督,並將相關資訊作完整揭露,讓全民都能參與監督。同時要求相關單位,事先做好「績效衡量指標」,讓整併後的機關,在全民監督下能發揮應有職能。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