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因應中國衛星殺手之道

■ 吳作樂

貴報一月二十九日的社論,談及中國衛星殺手對美日整體戰略的影響,筆者認為中國此舉對台灣的太空未來發展影響更巨。

中國軍方這次藉由美、蘇八○年代反衛星武器的技術重現,掀起歐美日等對其發展太空武力的疑慮,且冒著這些碎片將危害八百六十公里以下之各國衛星至少二十年以上所造成的國際壓力,其實中國軍方想達成的,是抵制美日同盟,以逞其武力吞併台灣的意圖。

更深入來看,台灣在去年所成功部署並受國際肯定的福衛三號星系,正位於這些受影響的低軌道區域(二○○四年發射成功的福衛二號遙測衛星則位於八百九十公里高度),中國對台灣太空資產的威脅,不言而喻。

面對這些武力威脅,我方該有何種作為與因應?個人認為須積極進行以下三種計畫,讓台灣能在太空領域務實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一、台灣對低軌道遙測偵照的需求,不能單單依賴一顆遙測衛星,需以本中心已有之空照最佳排程系統,與國際各影像供應商形成影像採購之策略聯盟,以確保偵照需求能確實滿足,而整體風險則將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中國要摧毀台灣遙測偵照能力的代價更將大大提高。

二、自主之遙測衛星本體、遙測酬載研發能力要能務實建立,以期可以在遙測衛星遭受攻擊損害後,於最短期間以較少的成本填補任務執行空缺。

而衛星要能儘速確實執行任務,地面操作人員在早期軌道操作期間對衛星的熟悉程度也相當重要。遙測衛星自主研製可以形成台灣一系列衛星的完整承襲(Heritage),對早期軌道操作時的性能掌握與更新有相當助益。

三、發射載具的研發,對台灣太空自主更具戰略上的意義。擁有發射載具,是目前各太空強國務實發展自主太空科技的「入場券」。藉由發射載具,使實際太空環境驗證得以強化進行,使自主衛星研發更加確實而有效率,更無須受制於他國,如先前中國打壓「台灣番薯號微微衛星」於俄國發射一事就是個例子。

以上諸計畫的進行,除計畫執行單位的規劃外,經費的來源充裕與否更是重要關鍵。目前國家太空中心計畫經費,在立法院杯葛之下,短少了四分之一,且總預算也遲遲未過,對許多自主衛星本體、酬載、重要元件與發射載具研發,均造成相當大的衝擊,也勢必將造成台灣太空科技研發嚴重倒退。

希望立法院在此關鍵時刻,能全力支持太空的投資與經費,以期維護我國太空的情資及國防的安全。

(作者現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