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麻醉風暴2》台劇最後破紅海的決心

馬欣馬欣

◎ 馬欣

(公視提供)(公視提供)

是的,二○一七年或許可以視為台劇的「微甦醒年」,我們有過突破劇型的「植劇場」、《通靈少女》與《花甲少年轉大人》的成功,也有《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但真的兼顧商業魅力與內涵,手法純熟到能為未來海外市場鋪路的仍是《麻醉風暴2》,然此劇雖大獲好評,但不是全部人都愛,有些觀眾反映前兩集下了過多猛藥,但這是必須的。

老實說,今年戲劇早已不是當年二○一五年還有緩衝的餘裕環境了,你得在前三集就把觀眾拉進來,這齣大膽且有本事地把貪腐、民代抽佣、健保弊病加速醫療制度敗壞、媒體綜藝化的自毀等環節串連在一起,暢快且不突兀。

《麻醉風暴2》一開始就有韓劇《浪漫醫生金師傅》裡小人物被醫院當人球的張力,之後藥廠行賄、官商勾結,讓國外不合法的藥上市,導致病患產生後遺症卻申訴無門,引發了捷運炸彈客的行動,而熊森醫生剛出場即以街頭饒舌唱出醫療資源對窮人與富人的不平等。第二集更帶出媒體為點閱數,讓假新聞充斥、藥廠藉民代勢力控制弱勢醫院、健保黑洞轉嫁給醫生負責等黑幕,由於拳拳到肉,痛爽度不輸給美韓劇。

人物設定也有魅力,由熊森醫生扮演英雄、蕭政勳醫生也是反英雄的體制內改革者,留著第一季最具魅力的反派葉建德作為伏筆。老實說,台灣拍這類題材很容易文以載道,塞太多教條,不然就是溫吞敘事(但老實說國外市場不會買單),少見《麻醉風暴2》面面俱到,但兼具商業的凌厲度。

其實韓國影視近年能真正在台灣占有一席之地,在於他們能藉由著各種職人劇表達出對於社會與政治的觀察,無論主角是檢察官、警察,或是醫生等,但都藉由這些職位的人,看到政治與社會結構性的問題,甚至含著隱隱怒氣,局勢是如此,民眾也從為麻痺看劇,轉而想以看劇舒口悶氣。

這股潮流或許明確表達,人們已需要另一種聲音,那聲音是來自於戲劇,影劇已經取代了原本被視為第四權的媒體,轉而成為觀眾的耳目,以及監督政府的隱性力量。

戲劇環境已跟以前截然不同了,群眾對它的期望更急迫起來,十年前或許各國靠言情劇可以維持運作,但這兩年國際變化急促,各國陷入自身難保的窘境,而假新聞更滿天飛,人們的眼目被遮住誤導多年後,戲劇竟成為唯一人們處境可以被關照的可能,說穿了,民氣可用,可以來形容現在的戲劇環境,如果還在昏昧只拍脫離現實的劇,將會一起歸零。

還好台劇在即將墜入谷底之際,二○一五年有了《麻醉風暴》第一季的出現,儘管當時收視普普,但至少證明我們不是不能,葉建德以自己的惡突顯了更大的惡,直逼當年富士電視醫療巨作《白色巨塔》的創意與野心。

這是個破釜沉舟的開始,我們如何以戲劇突破重圍,增加國外市場競爭力,《麻醉風暴》系列是最後的試金石,我們是醒得晚,但此番必須為時未晚。

(劇評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