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人工智慧 台灣的機會與策略

◎ 龔明鑫

日前「數位智慧服務推動聯盟」王定愷會長在《自由廣場》發表〈新內閣的人工與智慧〉,提及新內閣在人工智慧的政策上,應跳脫科研層次思考,並提升主導層級由數個部會共同執行。在此,個人也藉《自由廣場》說明目前政府相關規劃。

日前蔡英文總統在參與「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CIT)開幕時特別強調,台灣要走入數位世代,政府推出了「亞洲‧矽谷」計畫,在強化數位基礎方面,也編列特別預算加速執行,相信未來台灣可以擺脫上一個工業時代,成為數位經濟指標國家。而再隔一天,行政院賴清德院長在第一次主持行政院院會聽取「亞洲‧矽谷」推動進度後,更具體指示「強化基礎建設、推動數位教育、鬆綁法律」等三項重點,讓國人可透過基礎建設享受智慧科技進步,提升生活品質。

從這些宣示及指示,除了再一次表達政府對數位經濟發展的決心外,也明確顯示數位經濟政策的推動,不會僅及於科研思維層次,反而是凸顯基礎建設、人才、法規等環境,以及應用服務端的重要。而人工智慧(AI)技術的突破,的確將使得數位經濟萬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 IoE)時代提前到來,機器視覺、人臉、語音或影像辨識能力因AI的深度學習技術而大幅提升,使得AI未來可以廣泛應用在智慧製造、智慧醫療,甚至無人自駕車等。

那麼,台灣的發展機會在哪裡?也許我們可以分成兩部分,首先是在端(edge)上的AI,我們知道在個人電腦(PC)時代,功能都在硬體電腦裡,但在行動(mobile)世代大部分的功能都擺在平台或雲(cloud)上,硬體可能發揮的效益降到最低。但在萬物聯網的世代裡,不可能所有功能全部都在「雲」上,再大的頻寬也無法承載萬物聯網,因此,「端」上AI及資安需求一定會發生,這是台灣的優勢機會。

在「雲」與應用層上AI,無論數位經濟或AI都是以數據為核心,台灣有著許多全球都非常羨慕的完整大數據資料庫,精確詳細的全民健康醫療數據、各項產業完整製造參數及效率數據,以及數十年來農業土壤數據等。

總之,AI的發展,需要數據的完備及可分析性、演算法的創新,以及與不同專業領域的應用配合,因此,我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首先在數據上,如何在最快的時間,在個資保護的條件下,跨部門數據的勾稽及串聯,包括健保、勞動、教育或財務等數據,越多的整合,就有越多創新的可能性;第二,是演算法的創新,除了AI及軟體人才的補強外,基礎硬體演算能量強化也是必要的;最後是不同專業領域完整產業生態系建置,這也是「亞洲‧矽谷」的重要推動目標。

以上該做的事項,在政府的部分,已由相關部會或政務委員督導跨部會推動中,但我們都知道,產業生態系的參與者除了中央政府外,還包括地方政府、學界、研究法人、大企業、中小或新創企業等,由衷期盼各界可以一起參與人工智慧來臨的機會。

(作者為經濟部政務次長兼「亞洲‧矽谷執行中心」共同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