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組織改造的願景與目標

◎ 楊永年

根據媒體報導,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即將定調,林務局與營建署(國家公園)均將整併至環資部。環保署亦曾公開表示,「水土林」宜整併的論點,唯與農委會的看法似乎不一致;內政部(國家公園似也表達不願整併的看法)。雖然各有道理,但作者進一步認為,組織整併或保育組織改造,除非有清楚的願景與目標,否則不宜貿然合併,主要理由有三:

一、組織整併是方法不是目的:要將隸屬不同部會的「水土林」整合在新的部會,這會是組織改造的大工程,是否真能提高保育成效,仍有討論空間。因為組織整併是手段或方法,不是目的(目標),以致出現環保署與農委會南轅北轍的不同說法。應該說,不論如何「整併」,都會出現「成效」的質疑。或者,除非能提出具體的目標,否則貿然合併,極可能演變成為整併而整併,導致成效未提升,反而先下降的結果。

二、整併非唯一方法:為提升「保育成效」,組織整併(或結構調整)是因素(方法)之一,但非唯一因素。其他如民眾的需求與認同、政治與政治的支持、領導(願景)、資源分配、工作任務與目標的明確、人力資源、工作認同與滿足感等,這些都是影響保育成效的重要因素。況且,保育組織要整合的還有其他部會(例如法務部就和環境執法有關)、地方政府、民間團體等。換言之,組織整併如果沒有其他配套,或未以目標或問題導向(提升保育成效)做設計,能否提升保育成效,是有問題的。

三、組織文化融合挑戰大:「水土林」各機關長期在不同部會運作下,已發展出各自的組織文化。或各機關有其特色的思維、運作模式、工作習慣、價值認同等,整併之後必須「重新磨合」。而這磨合不是一、兩天可以完成,依組織發展(整併)理論分析,這起碼是二十年的大工程。若無縝密計畫,將注定會是失敗的變革(整併);這部分,建議可先至國發會(前身是經建會和研考會合併),以及遭解體的新聞局與青輔會,深入研究,探討整併(或裁撤)後機關的功能或成效,究竟是提升還是下降,答案就很清楚。

做好環境保育工作,不是只有靠前述幾個機關,還有司法、教育、內政、外交以及地方政府等複雜的相關單位;除了有清楚的願景與目標,否則將白忙一場,不僅無助於環境保育成效的達成,還可能同時影響工作士氣,甚至造成保育成效功能下降,不可不慎。應該說,保育組織整併不是短時間可以發揮應有的功能,但資源整合或跨機關合作仍需進行。

綜言之,與其聚焦組織整併,不如好好設計一個專案計畫,釐清願景與具體的保育目標,整合政府與民間資源,這才是比較好的「組改」方向。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