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誰「沒有意義也不必要」?

◎ 陳文卿

自由時報上週獨家報導「賴清德最快將於下週北上組閣」的消息,並先後被其他媒體引述,但府、院一致的態度是否認,並還「嚴正闢謠」,說「各種穿鑿附會的臆測與報導,沒有意義也不必要」。現在這些傳聞都成了事實,報導該獨家新聞的記者,連續幾天被打臉打到臉都腫了,冤不冤枉?

閣揆人事案有其敏感性,不宜太早曝光大家都可理解,但既然消息外洩被媒體揭露,政府要麼大大方方承認,要麼保持緘默,無論如何都比大聲否認、甚至公然說謊來得強。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就批評,「就算總統府發言人不方便證實,也不宜直接否認,甚至反過來批評這是『穿鑿附會的臆測與報導』」,還直言「總統府給賴清德一個壞的開始」(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70906/2604417)。筆者認為,蔡總統或新舊任閣揆應該向大眾說明情非得已的苦衷,請大家諒解。因為這是誠信問題。

所謂「民無信不立」,蔡總統既然期勉賴內閣,要求執政團隊的重心,從「規劃」轉為「執行」,因此就不必說太多,做了就是。而首要之務就是重振政府威信,建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很多事情,大家其實不期待政府做些什麼,而是希望政府不要胡亂說什麼、做什麼。前者如這次總統府「嚴正闢謠」,後者如一例一休搞得烏煙瘴氣,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因此,做不到的話不要說,無法施行的法令就不要訂,這樣才有能力去守住「誠信」的基本價值。

(作者任職環保業,新竹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