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學術補助,處罰冒險的年輕學人?

◎ 蘇子衡

教育部長解釋,「玉山計畫」不僅照顧資深學者,年輕學人如副教授、助理教授亦有機會獲得。但現今各種對年輕學人的學術補助,審核方式只是給予過去已取得資源的學人錦上添花

第一,決定人選的標準,往往不是未來的開發性,而是過去的業績。每個申請者的計畫書都送請不同專家審查,最後將審查意見交回核定補助款的委員會,委員們也不可能精通所有細部領域,因此通常根據申請人過去期刊論文發表、出國開會次數,判定申請者的研究潛力。發表量不多者,九十五%真正是不具研究潛力,但五%反而是企圖心雄大,短期內難成功。TSSCI、THCI核心期刊競爭激烈,要求零缺點的論文,這種情況下,草創階段元氣淋漓但不可避免地帶有瑕疵的論文,通常與不具洞見的論文,一併被淘汰。而參加知名學者研究團隊,獲得獨占性材料,擁有「代工」舞台的人,最易出線;其次是謹小慎微的論文,也可安全過關。

第二,獎勵乖乖搭直達車,處罰冒險繞路:評估計畫申請者是否具研究潛力的指標之一,是其過去的知名度、履歷。要塑造漂亮的履歷,便不能冒險,以免失敗浪費時間。必須搭直達車:在博士生階段申請博士候選人補助計畫、畢業後在一流研究機構擔任博士後研究人員,累積學術人脈,受邀參加大型國際會議,交出一張漂亮履歷表,自然容易獲評審青睞。

但某些議題遲遲無法突破,正是大家都走同一條路,沒人願意傾盡自己微薄的積蓄,冒險跨出去外面引來活水。跨領域整合雖被提倡,但相關制度卻未能配合,要能整合兩個領域,至少要扎實下七、八年功夫(而不是修個輕便的學程、輔系即可,至少須寫完一本學位論文,才能進入另一學門的核心)。繞路或許看到更多風景,卻遠不如搭直達車可快速累積漂亮資歷。

被淘汰的申請者,的確,多數是能力不足,但現有制度,把少數的開創者,一併否決了。

(作者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