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展望安倍內閣改組

◎ 王悅年

在各大媒體民調皆顯示內閣滿意度大幅下滑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終於做出內閣改組決定。其中,小野寺五典回鍋防衛大臣一職,外務大臣則出乎外界意料由河野太郎出任,兩項職務任命牽涉日本國安對外布局,台灣也須密切關注。

小野寺五典在二○一二年就曾擔任近兩年的防衛大臣,儘管部份評論將他歸類於右派、鷹派,但因前防衛相稻田任內與自衛隊信賴有待加強,因此這項任命若從國內層次觀察,讓過去和防衛省、自衛隊關係密切的小野寺接手,頗有重振、穩固軍心之用意。他是自民黨從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以來,在位最久的防衛相,也曾任外務副大臣,處理國安議題經驗豐富,尤其今年三月他擔任自民黨代理政調會長時,主導日本在朝鮮核武威脅下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做為應對之建議,在美國對朝鮮政策可能趨於強硬的當下,是否也標誌著東京願負擔更進一步的責任,才是後續觀察焦點。

另外,外務大臣河野太郎的出線算是黑馬,目前觀察指標有限,主要皆指向其父親河野洋平擔任官房長官時曾發表著名「河野談話」,雖然「河野談話」在程序上有很大瑕疵(未經內閣會議通過),不過此時安倍起用河野太郎,可被解釋為向東亞各國釋出某種程度向中間修正色彩。記者會上,河野太郎也表示,「關於慰安婦問題(河野談話有提及)之立場,將回歸安倍晉三戰後七十年談話脈絡」。

此次內閣大幅改組,由於內閣三巨頭—首相安倍晉三、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與官房長官菅義偉均無異動,台灣關注焦點莫過於國安領域的防衛大臣與外務大臣。筆者認為,日本關於二戰問題已在戰後七十年談話正式定調,不會再有修正;未來東京有可能擔負進一步國際責任,在朝鮮議題上協助華府扮演更主動角色。台灣與日本關係密切,更有命運共同體關係,維持現狀政策有其必然性,惟隨著局勢變化,我們應該隨時做出政策異動,而非始終將維持現狀概念奉為不可修改的帝王條款。

(作者曾任職於智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