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人口不只是變多變少的問題

◎ 林文彬

台灣都市集中化的現象愈來愈明顯,不僅台中已躍居台灣第二大城,就算是雲林這一波人口外移的地方,也有另一種內部城鄉往虎尾生活圈中心集中化的現象。

為此,是否任其自由發展、各自為政,或政府應根據產業發展、地域分工,或經濟導向等政策手段,統籌依國土規劃,納入人口分佈目標、預期,以及誘導機制展現人口政策,而非機遇性地、非目標性地,亂無章法,以為可以各吹各的調。

比如某些地方祭出各種吸引人口遷移或鼓勵生育等的優惠政策,看似做出區隔,戮力從政;實則譁眾取寵,重複福利。比如或許是先天上就被設定為本應人口減少的地方,仍在困獸之鬥;又或許是建設經費投入最多,人口本應成長最多的地方,卻在賣弄政績。

其實,中央集權集錢,城鄉差距造成的人口差距,何止是建設經費本益比的比率。若按照各地經建經費換算,恐怕各院轄市人口的成長都不該只有現在的成數。即以圖書館為例,城市裡有造價二十五億元的,而鄉下為了充實現有設備,還需拚創意、搞花樣,為了爭取幾百萬經費,使上洪荒之力也不見得有用;另爭建自行車道經費,更是只有城市的三分之一,不知要建不建?建了說偷工減料,或說這麼寒酸;不建,卻甚麼都沒。

另外,引進工業區會增加人口也只是一種迷思,像雲林當時引進麥寮六輕,估計人口數會從八十萬成長到百萬,但至今卻只剩七十萬不到,而引發的污染糾紛,政府只能疲於奔命。

因此,從中央到地方,留住人口的努力,在中央應是大戰略全面佈局規劃,如祭出總統府選址遷建的計畫,平衡城鄉差距,帶動城鄉發展;在地方則推動如社區總體營造,可銜接長照2.0,落實人口在地老化等,真正讓家園美麗宜居。

(作者為雲林縣虎尾鎮鎮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